[实用新型]一种触头锻造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71978.5 | 申请日: | 2020-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17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石政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精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锻造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头锻造模具,包括: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的右侧面与第二支撑块的左侧面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右上方设有左锻造模,第二支撑块的左上方设有右锻造模,左锻造模和右锻造模拼装在一起形成锻造腔室;本实用新型利用紫铜材料的塑性,在锻造设备的挤压下填充到锻造腔室,继而形成工件,这种冷挤压锻造成型的方式,相比传统热锻造工艺,可以充分确保工件的精度,且不会影响到工件的硬度;同时也不需要加热等工艺,可以降低成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头锻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触头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电气触头多数是采用紫铜材料制成;传统工艺中,是采用热锻造工艺进行加工,其对模具本身要求很高,容易对模具产生损坏,而且由于紫铜材料的特性,热锻造成型后硬度会降低,无法达到部分电器触头的硬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的触头锻造模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触头锻造模具,包括: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的右侧面与第二支撑块的左侧面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右上方设有左锻造模,第二支撑块的左上方设有右锻造模,左锻造模和右锻造模拼装在一起形成锻造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块呈半圆柱体,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底部设有第一卡位凹槽,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方外圆周侧设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方对称设有第一连接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块呈半圆柱体,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底部设有第二卡位凹槽,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上方外圆周侧设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下方对称设有第二连接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左锻造模包括第一导料模和第一成型模,第一导料模和第一成型模相导通,所述第一成型模的边沿倒圆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右锻造模包括第二导料模和第二成型模,第二导料模和第二成型模相导通,所述第二成型模的边沿倒圆角处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卡位凹槽、第二卡位凹槽分别卡设到锻造设备内,使得第一支撑块的右侧面与第二支撑块的左侧面平齐的贴靠在一起,将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的下方固定在锻造设备内;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对齐设置,将紧固箍套入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内,对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的上方进行固定,完成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固定;再将待锻造的产品放入第一导料模和第二导料模内,接着启动锻造设备运行,对产品进行锻造加工操作,将产品压入第一成型模、第二成型模内形成触头的延伸部,将部分产品压平在第一导料模、第二导料模内形成触头的基本部,锻造形成所需形状的触头;本实用新型利用紫铜材料的塑性,在锻造设备的挤压下填充到锻造腔室,继而形成工件,这种冷挤压锻造成型的方式,相比传统热锻造工艺,可以充分确保工件的精度,且不会影响到工件的硬度;同时也不需要加热等工艺,可以降低成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头结构示意图;
标注说明:第一支撑块1;第二支撑块2;锻造腔室3;左锻造模11;第一卡位凹槽12;第一固定环13;第一连接通孔14;第一导料模111;第一成型模112;右锻造模21;第二卡位凹槽22;第二固定环23;第二连接通孔24;第二导料模211;第二成型模212;延伸部5;基本部6。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精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精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719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