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畜牧养殖的水循环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62787.2 | 申请日: | 202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9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松;程祎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天府泓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04;E03B1/02;E03F1/00;E03F5/14;E03F5/18;E03F11/00;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炬新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9 | 代理人: | 罗韬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畜牧 养殖 水循环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畜牧养殖的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收集池,用于由收集池收集污水,上述收集池连通化粪池,用于由化粪池沉淀污水中的固体物质,上述化粪池连通预处理池组,用于由预处理池组降低污水中的污染指标,上述预处理池组连通深度处理池组,用于由深度处理池组去除污染物质并达到排放标准,上述深度处理池组连通中转池,上述中转池连通循环处理池组,用于由中转池进行污水中转和杀菌,用于由循环处理池组改善污水的水质并使污水达到循环水标准,以期望优化现有畜牧养殖的污水处理,其污水处理质量低下,污水排放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畜牧养殖的水循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养殖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应用领域在传统的集中式处理,该类设备存在占地面积大,建设所需大量的土地配套,建设费用昂贵,更为重要的是,一般的小型污水系统,在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其水质很难达到排放标准。现有的养殖污水处理设备只能处理部分养殖污水,远远不能满足大量的养殖污水需要处理的情况。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特别是养殖规模较大的区域,其养殖污水处理设备通常处理后的水质品质较低,且处理后的污水需要外排,如果外排的污水接入市政管网,其管网费用高昂,且后期维护困难,成本巨大,部分区域甚至于无法有效接入市政管网,导致于出现污水直排,偷排行为,其污染风险巨大,因此如何优化畜牧养殖的污水处理是值得研究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畜牧养殖的水循环处理系统,以期望优化现有畜牧养殖的污水处理,其污水处理质量低下,污水排放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畜牧养殖的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收集池,用于由收集池收集污水,上述收集池连通化粪池,用于由化粪池沉淀污水中的固体物质,上述化粪池连通预处理池组,用于由预处理池组降低污水中的污染指标,上述预处理池组连通深度处理池组,用于由深度处理池组去除污染物质并达到排放标准,上述深度处理池组连通中转池,上述中转池连通循环处理池组,用于由中转池进行污水中转和杀菌,用于由循环处理池组改善污水的水质并使污水达到循环水标准。
作为优选,上述预处理池组包括第一生化池和第一沉淀池,上述第一生化池首端连通化粪池,上述第一生化池末端连通第一沉淀池首端,上述第一沉淀池末端连通深度处理池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第一生化池的入口端水平高度低于出口端的水平高度,上述第一沉淀池的上部设置入口端,上述第一沉淀池的中部设置出口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第一沉淀池一侧设有回流装置,用于由回流装置将第一沉淀池上部的硝水和底部的污泥分别回流到第一生化池的缺氧部和厌氧部。
作为优选,上述深度处理池组包括第二生化池、第二沉淀池和硝化菌处理池,上述第二生化池首端连通预处理池组,上述第二生化池末端连通第二沉淀池首端,上述第二沉淀池末端连通硝化菌处理池,上述硝化菌处理池末端连通中转池。
作为优选,上述循环处理池组包括混合池、第三沉淀池、清水池、人工湿地和第四沉淀池,上述中转池连通混合池,上述混合池连通第三沉淀池,上述第三沉淀池连通清水池,上述清水池连通人工湿地,上述人工湿地连通第四沉淀池,用于由第四沉淀池沉淀后排放循环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第三沉淀池末端设有过滤池,上述过滤池两端分别连通第三沉淀池和清水池。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循环处理池组一侧设有二氧化氯发生器,上述二氧化氯发生器向清水池和第四沉淀池注入二氧化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天府泓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天府泓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627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