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管镶嵌式微型多功能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39273.8 | 申请日: | 2020-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73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朗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J6/16 | 分类号: | B62J6/16;B62J6/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81 | 代理人: | 方燕娜;王雯婷 |
| 地址: | 201406 上海市奉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镶嵌 式微 多功能 开关 | ||
1.一种上管镶嵌式微型多功能开关,包括上盖、下盖、开关固定座、车架上管,其特征在于:位于车架上管(6)的一端上部嵌设有开关固定座(4),所述的开关固定座(4)内嵌设有下盖(3),下盖(3)的上端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上盖(1),所述的上盖(1)与下盖(3)之间设有按键控制模块(2);位于车架上管(6)内设有开关线束(5),所述的开关线束(5)通过线路贯穿开关固定座(4)及下盖(3)与按键控制模块(2)连接;所述的按键控制模块(2)上设有主控逻辑电路、按键和灯板电路、主板供电电路、CAN通讯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管镶嵌式微型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1)为长条形结构,位于上盖(1)上端设有环形灯带(1-1),环形灯带(1-1)内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按键(1-2)、指示灯(1-3)及另一按键(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管镶嵌式微型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盖(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卡扣(3-1),开关固定座(4)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卡槽(4-1),并且下盖(3)通过卡扣(3-1)与开关固定座(4)卡槽(4-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管镶嵌式微型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上管(6)为长条形结构,并且车架上管(6)的截面为三角形中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管镶嵌式微型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逻辑电路包括芯片一(U1A)、芯片二(U1B)、接线端子一(J1)、接线端子二(P2)、接线端子三(P3),所述的芯片一(U1A)的型号为MCU(APM32F103TBU6),芯片二(U1B)的型号为MCU(APM32F103TBU6),芯片一(U1A)的2号端口及电容一(C1)的一端合并连接晶振(Y1)的一端,芯片一(U1A)的3号端口及电容二(C2)的一端合并连接晶振(Y1)的另一端,电容一(C1)及电容二(C2)的另一端合并接地;芯片一(U1A)的35号端口连接电阻一(R9)的一端,电阻一(R9)的另一端接地;芯片一(U1A)的4号端口分别连接接线端子二(P2)的5号端口、电阻二(R2)及电容三(C4)的一端,电容三(C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二(R2)的另一端连接线端子二(P2)的1号端口及接线端子一(J1)的3号端口;芯片一(U1A)的7号端口连接电阻三(R8)的一端,电阻三(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四(R4)的一端及功率管一(Q1)的漏电极,电阻四(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线端子二(P2)的1号端口及接线端子一(J1)的3号端口,功率管一(Q1)的门极分别连接电容四(C10)的一端、稳压二极管一(ZD1)的阴极、电阻五(R16)及电阻六(R10)的一端,功率管一(Q1)的源极、电容四(C10)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一(ZD1)的阳极、电阻五(R16)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电阻六(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七(R5)的一端,电阻七(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一(D3)的阴极,二极管一(D3)的阳极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5号端口;芯片一(U1A)的8号端口连接电阻八(R34)的一端,芯片一(U1A)的33号端口分别连接接线端子三(P3)的3号端口及电阻九(R3)的一端,芯片一(U1A)的34号端口分别连接接线端子三(P3)的2号端口及电阻十(R1)的一端,电阻八(R34)、电阻九(R3)及电阻十(R1)的另一端合并分别连接接线端子二(P2)的1号端口及接线端子一(J1)的3号端口;芯片一(U1A)的23号端口分别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9号端口及电阻十一(R14)的一端,芯片一(U1A)的24号端口分别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8号端口及电阻十二(R12)的一端,电阻十一(R14)及电阻十二(R12)的另一端合并连接接线端子二(P2)的1号端口及接线端子一(J1)的3号端口;接线端子三(P3)的3号端口接地;芯片一(U1A)的25号端口连接接线端子二(P2)的2号端口,芯片一(U1A)的28号端口连接接线端子二(P2)的3号端口,接线端子二(P2)的4号端口接地;芯片一(U1A)的20号端口连接电阻十三(R17)的一端,电阻十三(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十四(R28)的一端及功率管二(Q4)的门极,功率管二(Q4)的漏电极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2号端口,功率管二(Q4)的源极及电阻十四(R28)的另一端合并接地;芯片一(U1A)的17号端口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6号端口,芯片一(U1A)的10号端口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15号端口,芯片一(U1A)的11号端口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14号端口,芯片一(U1A)的12号端口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13号端口,芯片一(U1A)的13号端口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12号端口,芯片一(U1A)的14号端口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11号端口,芯片一(U1A)的15号端口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10号端口,芯片一(U1A)的16号端口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7号端口,芯片一(U1A)的8号端口连接接线端子一(J1)的4号端口,接线端子一(J1)的1号端口接地;
芯片二(U1B)的6号、19号、27号及1号端口合并分别连接电容五(C15)、电容六(C14)、电容七(C13)、电容八(C12)及电容九(C11)的一端,芯片二(U1B)的5号、18号、26号及36号端口合并分别连接电容五(C15)、电容六(C14)、电容七(C13)、电容八(C12)及电容九(C11)的另一端,电容五(C15)、电容六(C14)、电容七(C13)、电容八(C12)及电容九(C11)的一端合并连接接线端子二(P2)的1号端口及接线端子一(J1)的3号端口,电容五(C15)、电容六(C14)、电容七(C13)、电容八(C12)及电容九(C11)的另一端合并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朗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朗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3927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自定心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生物脱硫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