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的磨煤干燥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42016.2 | 申请日: | 202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14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锋;贾亚妮;赵万虎;刘斌;王斌;苏琦;刘成娟;刘伟明;袁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联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21/14 | 分类号: | F26B21/14;C10L5/00;B01D46/00;B01D5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祁凡雨 |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干燥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节能的磨煤干燥系统,系统包括磨煤机、过滤器Ⅰ、循环风机、热风炉、过滤器Ⅱ、冷凝器、混合储气罐、助燃风机、球阀。来自原料煤贮仓的碎煤加入到磨煤机内磨成粉状,并由高温惰性气流烘干。由惰性气体输送的干燥粉煤进入粉煤过滤器进行分离后,粉煤经旋转卸料阀、纤维过滤器及粉煤螺旋输送机送至粉煤贮罐,过滤后的惰性气体经循环风机进入惰性气体发生器循环使用,一部分通过管道送入过滤器进行固体粉尘过滤,然后通过冷凝器对气体中水分进行冷凝回收,被加热的空气和除湿后气体一同进入储气罐充分混合后由助燃风机送回热风炉完成系统循环,实现干燥尾气的资源化利用和系统高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煤化工工艺节能领域,具体涉及磨煤干燥系统尾气资源化利用的节能方法和系统。
技术背景
在煤化工装置中,磨煤干燥是气化单元的关键系统,直接决定着煤化工工艺系统的“安稳长满优”运行;
磨煤干燥系统一般由合成气或燃料气和助燃空气在热风炉(惰性气体发生器)中燃烧产生热气体供给煤粉干燥热量,干燥后的煤粉在惰性循环风的带动下进入旋转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体含CO2:3-5%(vol)、H2O:25-30%(vol)、O2:6-7%(vol)、N2:60-65%(vol)、固体粉尘10mg/ Nm3(煤粉、硫化物等),经循环风机加压后大部分气体循环使用,少部分排放至大气以降低热惰性气体内的水含量,两者比例大约4:1。
在实际应用中,少部分排放至大气的磨煤干燥尾气含水量达20-30%、温度约110℃,直接排放造成水资源和能源浪费,而且固体粉尘(煤粉、硫化物等)还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磨煤干燥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水资源和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效节能的磨煤干燥系统,所述系统应用于煤化工工艺节能领域,系统包括:磨煤机、过滤器Ⅰ、循环风机、热风炉、过滤器Ⅱ、冷凝器、混合储气罐、助燃风机、球阀、原煤输送管道、煤粉输送管道、分离后的气体管道、返回热风炉的循环气体管道、高温惰性气体管道、放空气体送至过滤器管道、进冷凝器的气体管道、空气管道、被加热后的空气管道、冷凝水管道、除湿后的气体管道、稀释气体管道、进热风炉的助燃气体管道、燃料气体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磨煤机、过滤器Ⅰ、循环风机、热风炉通过煤粉输送管道、分离后的气体管道、返回热风炉的循环气体管道、高温惰性气体管道依次连通,形成煤粉干燥和惰性气体循环利用的循环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器Ⅱ、冷凝器、混合储气罐、助燃风机、球阀、通过放空气体送至过滤器管道、进冷凝器的气体管道、空气管道、被加热后的空气管道、冷凝水管道、除湿后的气体管道、稀释气体管道、进热风炉的助燃气体管道依次连通,形成放空气循环利用的循环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放空气体通过过滤器进一步净化粉尘含量,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凝回收气体中所含水分,冷凝器冷却介质为空气,空气被加热的和除湿后气体一同进入储气罐充分混合后由助燃风机送回热风炉,完成系统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根据空气温度和放空气体含水量设置,保证放空气中水蒸气全部冷凝回收;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水,可通过冷凝水管道送水处理进一步处理或作为其他系统补水;
进一步的,所述放空气体通过净化和冷凝后,根据系统中高温惰性气体氧含量,可作为稀释气体通过稀释气体管道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储气罐,储气罐容量根据放空气、空气流量设置,一方面保证放空气、空气充分混合,温度一致,同时调整混合气体氧含量,满足后续热风炉助燃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联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联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20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