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电密封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60743.X | 申请日: | 2020-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0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冠军;赵仁威;杨韩成;陈居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硕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密封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密封件,解决了因保护壳和导电管贴合不紧密,容易产生缝隙,使油污水汽通过导电密封件进入电器中,导致电器故障和损坏的问题,其中,一种导电密封件,包括内接线部和外接线部,两者通过导电管相连接,且两者和导电管上套设有保护壳,导电管和保护壳之间设置有阻流套,阻流套套设在导电管上,导电管位于内接线部和外接线部的连接处连通设置有中空凸环,中空凸环与阻流套相互卡接,并紧密贴合,中空凸环内填充设置有干燥吸收块。本实用新型中当导电密封件应用于多油污和高水汽的环境时,导电管和保护壳与阻流套紧密贴合,中空凸环内的干燥吸收块吸收水汽和油污,使水汽油污不能进入电器内,进而保护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密封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电密封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汽车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一般汽车需要用到的连接器种类有近百种,单一车型所使用的连接器约有数百个之多。随著人们对汽车在安全性、环保性、舒适性、智慧化等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日益增加,这将使汽车连接器应用数量呈现增长的情形。
现有公告号为CN208656033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端接高压电缆的连接器,包括高压电缆和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外壳,高压电缆从外壳的一端伸入外壳内;设于外壳内与高压电缆的内导体接合的接线端子;设于外壳内的屏蔽件;套在高压电缆一端并与屏蔽件接触的屏蔽连接件;套在屏蔽连接件的外周的压接件;套在高压电缆靠近外壳的端口孔处的外周、对高压电缆施加第二朝内径向力的密封件;以及,套设在外壳的端口孔外侧、对外壳施加第三朝内径向力的固定卡环,达到使高压电缆与接线端子之间保持良好接触良好、提高连接器可靠性的目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连接器应用于多油污和高水汽的环境时,外壳和接线端子间结合不紧密,密封性不好,导致油污水汽通过连接器的缝隙渗入接线端子和导线连接点,会因短路造成电器故障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密封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具有密封性好,水汽油污不易渗透,电器不易损坏,保护电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导电密封件,包括内接线部和外接线部,内接线部和外接线部通过导电管相连接,且内接线部、外接线部和导电管上套设有保护壳,所述导电管和保护壳之间设置有与两者相互贴合的阻流套,且阻流套套设在导电管上,所述导电管位于内接线部和外接线部的连接处连通设置有中空凸环,所述中空凸环与阻流套相互卡接,并紧密贴合,中空凸环内填充设置有干燥吸收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电密封件处于多油污和高水汽的环境时,导电管和保护壳与阻流套紧密贴合,能够阻止油污和水汽通过保护壳和导电管的缝隙进入到导电密封件内,干燥吸收块能够吸收通过外接线部和导电管的缝隙进来的水汽和油污,使水汽和油污不能进入电器内,进而防止电器故障和损坏,保护电器。同时,中空凸环对阻流套和导电管内的干燥吸收块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且干燥吸收块填充在中空凸环中,进而保证导电密封件在应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配置,所述保护壳上可拆卸设置有固定套,固定套包括卡板和限位柱,卡板与保护壳之间相互卡接,限位柱套设在导电管和内接线部上,且限位柱和中空凸环相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电密封件应用于多油污和高水汽的环境时,限位柱套设在导线管和内接线部上,限位柱抵接中空凸环,阻流套套接限位柱的一端,有利于阻挡油污和水汽的进一步渗入,保护电器,且有利于导电管和内接线部的固定。同时,卡板和保护壳相互卡接,有利于固定套的固定。
进一步配置,所述限位柱靠近内接线部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环,且弹性卡环与内接线部相互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硕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硕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07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