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真模型火箭点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89510.5 | 申请日: | 2020-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4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熊智慧;赵先锋;尹亚庆;简云杰;曹广杰;苏大军;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嘉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46 | 代理人: | 何朝友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真 模型 火箭 点火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真模型火箭点火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零线、火线和若干点火组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二支撑板上与第一支撑板上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槽,点火组件包括安装座和点火头,安装座呈T型结构,安装座中部设置有限位凸台;点火头固定安装在安装座内,点火头的其中一个引脚伸入安装座内后从安装座侧壁引出,另一个引脚从安装座上端引出;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同步点火以及避免点火头不能与发动机接触而造成发生点火失败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型火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真模型火箭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航模运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模型火箭的运载与返回项目作为航模运动中的组成部分,它模仿了真实火箭点火、升空、分离、返回等过程,其特有的观赏性吸引了一大批人进入模型火箭领域。
现有技术中稳定航模在发射过程中经常出现发射失败的案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点火装置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常见的仿真模型火箭点火装置所使用的直流点火电路基本上采用的时相互串联的方式,这样极易出现更发动机点火不同时,导致飞行轨迹出现异常,甚至是出现发射失败的现象。
也有在进行点火时,由于点火头设置高度不同,导致不能点火头不能与发动机接触,造成发生点火失败。
点火装置在点火过程由于受到发动机高温气流的喷射,其使用周期较短,结构不牢固,易掉落零件,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点火装置设计不合理,发动机点火不同时造成发射失败或者发射后飞行轨迹异常的缺点。提供一种模型火箭技术领域,具有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同步点火以及避免点火头不能与发动机接触而造成发生点火失败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仿真模型火箭点火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零线、火线和若干点火组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二支撑板上与第一支撑板上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槽,点火组件包括安装座和点火头,安装座呈T型结构,安装座中部设置有限位凸台;点火头固定安装在安装座内,点火头的其中一个引脚伸入安装座内后从安装座侧壁引出,另一个引脚从安装座上端引出;点火头的其中一个引脚与零线连接,另一个引脚与火线连接,连接后使得各点火头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在零线与火线中;安装槽内设置有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和压板,压板滑动设置在安装槽内,弹簧两端分别与压板及安装槽底部连接;安装座安装在安装槽内后,安装座的下端与压板接触,安装座上端穿过安装孔并延伸出第一支撑板;连接组件将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连接后,安装座上设置的限位凸台顶在第一支撑板下端。
进一步说明,连接组件有多个,每一个连接组件均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后与螺母配合。
进一步限定,螺母为翼型螺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采用耐火环氧树脂板制成。
其中,点火组件有五个,分别为第一点火组件、第二点火组件、第三点火组件、第四点火组件和第五点火组件。
进一步优化,第一支撑板上通过螺钉连接有多个碳管,碳管穿过第二支撑板。
进一步优化,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均为圆形板。
进一步优化,限位凸台上设置有磁铁,与限位凸台接触的第一支撑板上也设置有磁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师范学院,未经成都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895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