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16823.6 | 申请日: | 2020-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3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朱亮;周挺进;杨德明;孟寒玉;张敏玲;王美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龙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C12M1/107;C12P5/02;C05F3/00;C05F3/06;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废弃物 综合 处置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新型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系统,包括接收斗、分选机、破碎机、渣料加热罐、压榨机,还包括集水池、除渣机、油水加热罐、三相离心机、厌氧反应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系统,实现了油脂的最大程度的回收,并实现餐厨垃圾处置的最大程度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先将餐厨垃圾的固相和液相分离,并分开处置,降低了废水的处理难度;采用的渣料加热罐和油水加热罐进行加热,再通过三相离心机分离油脂,更使油脂最大程度的回收,减小油脂对后续处理设备的影响,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大程度的资源再利用,降低处理成本;采用水处理装置对废水进行处理,最大化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系统。
背景技术
餐厨废弃物来源于人们食用所剩下的食物,其具有有机质含量高、含油含盐量大等特点。极易腐烂,滋生病毒微生物,若处理不当,环境污染非常大。对于其处置工艺从减量化来看,主要包括分选、破碎等预处理单元;无害化是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物理或生物的技术手段实现的;而资源化是基于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基础上所实现对固体废弃物的能量回收利用。目前对于我国在运行以及在建的餐厨项目多数采用厌氧发酵产沼、好氧堆肥、制作饲料、焚烧等处理技术。均存在有机质资源化利用效率低、处置不彻底、经济效益低等处理缺陷,因此开发资源化利用高、安全彻底,经济价值高的处理办法尤为重要。
目前传统的餐厨垃圾处理,前端工艺基本类似,均为分选、破碎、固液分离等预处理步骤,后端有机质的处理按照处理的介质相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机渣料与水厌氧全产沼工艺;另一种是有机渣料与水分离分别单独处置。
一、厌氧全产沼工艺
厌氧消化作为一种成熟的、传统的能源回收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市政污泥的处置,基本以CSTR反应器运行。厌氧消化能承受高含固率、高含水率并能适应较为宽泛的有机物浓度要求,而餐厨垃圾有机物含量高,产甲烷潜力较大,非常适合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因而在我国也得到了的广泛运用。据报道,我国已运行和在建的餐厨垃圾厂中其中74.3%绝大多数采用厌氧消化工艺。但在实际工程的实践中也碰到了诸多挑战和问题。进料需要经过有机渣料和水调配到合适含水率,并控制好温度、pH、VFA等控制参数,才可进入厌氧消化系统。有机固形物反应不彻底导致VFA累积,影响整体的产甲烷性能,重则导致厌氧系统的瘫痪。由于餐厨垃圾的特殊性,油脂成分较高,尽管前端进过了除油处理,有机渣料中或多或少含有部分油脂,容易粘附管道和微生物表面,在厌氧过程中易产生脂肪酸钙固体,重则管道堵塞,反应器内结块乃至崩溃等问题。另外系统的副产物沼渣,若土地利用,脱水、气味、微生物病原体等问题,依旧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作为有机肥料农用,可能会导致土壤中N、P营养元素的过度累积,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
二、有机渣料处理工艺
堆肥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实现污染物稳定化的过程。在国内也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是餐厨垃圾含盐量高、有机物浓度高、含油等因素,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除臭、通风、场地利用等硬件配套,使得堆肥基建、运行成本较高。而且得到的机肥料品质不佳,由于对肥料含盐量、残留的微生物菌群、肥效的担忧,农民并不接受堆肥产品,经济价值低,市场竞争力低下,现实情况是大量的堆肥产品积压,最终导致整个项目的肥料化停摆。
有机渣料饲料化是有机渣料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的辅料,生产动物饲料。但是其存在同源性问题和、疾病传染等安全隐患,对预处理要求较高,不具备太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餐厨废弃物的焚烧处理多与垃圾焚烧厂合建进行协同处置,但由于餐厨垃圾含水量高,通常水分含量高达90%左右,热值较低,需要和其他垃圾一起焚烧势必对焚烧炉的运行工况产生影响。另外渣料的焚烧处置也需要收取一定的处置费用。因此不仅资源化利用程度低而且处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龙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龙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168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视化管道探测器
- 下一篇:一种外挑钢筋桁架楼承板加固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