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星隔振支座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94391.9 | 申请日: | 2020-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7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春;付兴柏;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长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合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53 | 代理人: | 李非非 |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星隔振 支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星隔振支座,属于橡胶隔振器技术领域。隔振支座通过能量隔离和能量转化来达到隔振的目的。对高频振动能量,通过橡胶与金属结构的刚度不匹配而产生的机械阻抗不同,来起到隔离作用。对低频振动能量,通过橡胶自身的阻尼将能量转化为热量来吸收振动能量。整星隔振支座(1)包括上金属件(2)、下金属件(4)和黏弹性材料(3)尤其为硫化橡胶。下金属件(2)和下金属件(4)均做成长条的齿状,在齿之间的缝隙中硫化有高阻尼橡胶。极大的提高了橡胶与金属件的粘接面积,提高了隔振支座的承载能力。支座在承受竖直方向的载荷时,橡胶均产生剪切变形,更充分的利用橡胶的阻尼特性,产生更好的减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卫星整星隔振的隔振支座,属于橡胶隔振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要承受各种不同形式的准静态载荷及时变动载荷的作用。这些载荷主要包括直接作用在航天器表面的整流罩内的噪声和通过星箭连接适配器传递到航天器上的噪声、随机振动以及爆炸冲击等载荷。通过星箭连接适配器传递到航天器表面的振动主要有源于噪声的随机激励,来自于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而导致的推力脉动、运载火箭上转动部件的不平衡转动、液固耦合引起的自激振动等低频振动的正弦激励,以及运载火箭动力飞行过程中的阵风、某些离散事件如发动机点火关机、主推力器燃料箱的抛离和级间分离等因素引起的瞬态激励。通过运载火箭与卫星连接的适配器,环境激励直接从星箭界面传递到卫星,逐级作用于各个次级系统和组件的结构上,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传统的减振措施是对单个设备进行减振,即对卫星内振动敏感的设备均配备有一套减振器。传统的单机减振器主要有两种形式,T型减振器和碗状减振器,如附图1和附图2。在降低卫星成本、减小风险、加快卫星开发研制周期的需求下,随着卫星技术与应用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质量更小的单一任务的专用卫星以及组网卫星。这些卫星自身质量较小,内部安装的电子器件尺寸更小、质量更轻、安装更加紧凑,传统的单机减振措施对原本宝贵的卫星空间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且在卫星及其设备日益小型化的趋势下,已经无法提供给减振措施太多的空间。随着卫星及其设备日益小型化的趋势,设备重量降低了,也要求减振器的尺寸及刚度减小,从而提供足够高的减振效率以保护设备,而传统减振器尺寸及刚度无法无限度地缩小,因此导致较小的设备安装在较大尺寸和刚度的减振器上,导致减振效率不高甚至效果不理想。传统减振器安装在设备上,即卫星内部的封闭空间中,而减振器采用的橡胶材料为高分子材料,在真空环境中会挥发出小分子,具有较大的挥发性,无法满足卫星对内部设备的材料的质量损失和可凝挥发物要求,因此极大的限制了橡胶减振器的使用范围。另外卫星中某些需要有指向精度的设备,需要与卫星本体保持固定的位置和角度。另外,在设备和卫星之间添加减振器之前,设备一般是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卫星上的,螺接可以保证很大的连接刚度,保证设备和卫星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角度不变。而在设备和卫星之间添加减振器后,由于橡胶减振器的刚度比螺接的方式小得多,振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形,导致设备和卫星之间产生相对位置和相对角度得偏移,设备的指向精度无法保证,因此无法通过单机减振的方式来解决具有指向精度要求的设备的振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整星隔振支座,该整星隔振支座安装在卫星与火箭安装平台之间,不仅能对主动段的振动能量进行衰减、对高频能量进行隔离,还能节约卫星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一种整星隔振支座实现,该整星隔振支座包括上金属件、黏弹性材料和下金属件,其中所述上金属件和所述下金属件通过所述黏弹性材料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星隔振支座的上金属件和下金属件中的一个连接卫星,另一个连接火箭安装平台,隔离火箭的振动向卫星传递,从而保护卫星及其内部设备。因而无需对卫星内的各个振动敏感设备再进行单独减振处理,因此极大的缓解了卫星内部空间的紧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长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长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43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外科用头部护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弹射起飞和拦阻着陆冲击载荷模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