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质量模式预报数据可视化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9969.3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9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叶占鹏;肖伟;赵耀;刘阳;口艺锋;冯志贤;秦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T17/05;G06T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汇律师事务所 11711 | 代理人: | 马亚坤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质量 模式 预报 数据 可视化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空气质量模式预报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与待可视化模式预报区域对应的三维空间坐标系;
基于所述三维空间坐标系,根据指定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构建三维网格模型;其中,所述三维网格模型的坐标轴的范围和网格大小与所述指定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相对应;
下载所述待可视化模式预报区域的遥感影像数据;
将所述遥感影像数据对应绘制至所述三维网格模型;
通过所述指定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获取所述三维网格模型的各个网格的污染物预报数据;
通过所述三维网格模型展示各个网格的污染物预报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质量模式预报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遥感影像数据对应绘制至所述三维网格模型包括:
使用所述遥感数据作为纹理数据,绘制至所述三维网格模型的XY平面,得到三维网格基础模型;其中,所述三维网格基础模型的XY轴范围和XY轴网格大小与所述指定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的XY轴范围和XY轴网格大小一致;
获取所述指定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的地形高程数据;
根据所述三维网格基础模型和所述地形高程数据构建所述三维网格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质量模式预报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指定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的地形高程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每个地形高程数据乘以相同的拉伸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质量模式预报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指定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获取所述三维网格模型的各个网格的污染物预报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指定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获取污染物浓度数据;
使用所述污染物浓度数据,根据所述地形高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个网格的污染物预报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质量模式预报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指定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获取所述三维网格模型的各个网格的污染物预报数据包括:
获取第一模式预报网格和第二模式预报网格;其中,指定网格的层高位于所述第一模式预报网格和所述第二模式预报网格的层高之间,所述第一模式预报网格的层高高于所述第二模式预报网格的层高;
获取所述第一模式预报网格的第一污染物浓度数据和所述第二模式预报网格的第二污染物浓度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污染物浓度数据和所述第二污染物浓度数据获取所述指定网格的指定污染物浓度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质量模式预报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污染物浓度数据和所述第二污染物浓度数据获取所述指定网格的指定污染物浓度数据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获取所述指定网格的指定污染物浓度数据:
Mvalue=Tvalue*QT+Bvalue*QB;
QT=(dataHgt-BottomHgt)/(TopHgt–BottomHgt);
QB=(TopHgt-dataHgt)/(TopHgt–BottomHgt);
其中,Mvalue表示所述指定网格的指定污染物浓度数据,Tvalue表示所述第一污染物浓度数据,QT表示所述第一模式预报网格的浓度贡献因子,Bvalue表示所述第二污染物浓度数据,QB表示所述第二模式预报网格的浓度贡献因子,dataHgt表示所述指定网格的高度,TopHgt表示所述第一模式预报网格的高度,BottomHgt表示所述第二模式预报网格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99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