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部收水及流场强化型湿式冷却塔及冷却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90479.9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良;黄畅;王倩;张琪;蔡阳;吕俊复;刘吉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06;F28F25/12;F28F2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殷开宏 |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底部 强化 型湿式 冷却塔 冷却 方法 | ||
1.底部收水及流场强化型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身(100);
第一进风口(140),设置在所述塔身(100)下端;
挡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40)处,所述挡风结构能够阻挡空气从所述塔身(100)内部吹出所述第一进风口(140);
所述挡风结构包括百叶组件(150),所述百叶组件(150)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40)底端,所述百叶组件(150)覆盖所述第一进风口(140)的部分范围;
耦合风机组件(200),设置在所述塔身(100)内,所述耦合风机组件(200)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40)上方,所述耦合风机组件(200)的出风方向朝上;
收水装置(220),设置在所述塔身(100)内壁上,所述收水装置(220)位于所述耦合风机组件(200)上方,收水装置(220)朝向所述耦合风机组件(200)的面与所述塔身(100)喉部的内壁面相切,收水装置(220)朝向所述耦合风机组件(200)的面为曲面;
所述底部收水及流场强化型湿式冷却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塔身(100)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百叶组件(150)的叶片转动;
所述百叶组件(150)的高度Hby以及所述百叶组件(150)的关度也即所述百叶组件(150)底端的高度Hby_r可以按照以下方案确定;
已知所述第一进风口(140)的高度H0;
所述百叶组件(150)高度Hby=0.5×H0;
所述百叶组件(150)底端的高度Hby_r=P/Prated×Hby+Mh;
其中P为机组发电功率,Prated为机组额定功率,Mh为热负荷修正函数;
Mh=((Dc-Dc,rated)/Dc,rated+(ΔH-ΔHrated)/ΔHrated) ×Hby;
其中Dc为排汽流量,Dc,rated为该工况下额定排汽流量,ΔH为排汽潜热,ΔHrated为该工况下额定排汽潜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收水及流场强化型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组件(150)与所述塔身(10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收水及流场强化型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40)的高度H0和所述百叶组件(150)的高度Hby之间满足Hby=0.5×H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收水及流场强化型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40)底端,所述挡风板覆盖所述第一进风口(140)的部分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收水及流场强化型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塔身(10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收水及流场强化型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塔身(100)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收水及流场强化型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40)的高度H0和所述挡风板的高度Hby之间满足Hby=0.5 H0。
8.底部收水及流场强化型湿式冷却方法,运用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底部收水及流场强化型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冷空气经过第一进风口(140)进入所述塔身(100),与冷却组件热交换后,形成飘滴下落;
下落的飘滴带动空气,从塔身(100)底部吹向第一进风口(140);
吹向第一进风口(140)的空气被挡风结构阻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047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央补风湿式冷却塔及冷却方法
- 下一篇:立体式多级冷却湿式冷却塔及冷却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