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群式油污回收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62869.8 | 申请日: | 202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3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耿文豹;吕昕泽;王林;王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叶洁勇 |
| 地址: | 51506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群 油污 回收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海洋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群式油污回收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船体模块、分别与船体模块连接的溢油检测无人机和溢油回收模块,所述方法包括:船体模块接收到包含目的地信息的溢油回收控制指令后,搭载溢油检测无人机和溢油回收模块航行到所述目的地;当船体模块航行到所述目的地后,触发溢油检测无人机采集目的地区域的图像信息;溢油检测无人机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溢油区域,并将所述溢油区域的信息上报给所述船体模块;当船体模块接收到所述溢油区域的信息后,向溢油回收模块发送回收指令;溢油回收模块响应所述回收指令对所述溢油区域的油污进行回收,本发明可以提高对油污的搜索效率,节省油污回收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环境检测和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群式油污回收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应对海上石油泄漏事故,现有的溢油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和化学组合法、生物复原法等,通常需要借助溢油回收船进行作业。
传统溢油回收船的作业方式,人力成本较高、搜索效率低、且操作危险性高;此外,传统溢油回收船之间都是单独作业,不能形成协同效应,自动化作业程度不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群式油污回收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群式油污回收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船体模块、溢油检测无人机和溢油回收模块;
所述船体模块通过无线网络分别与所述溢油检测无人机和溢油回收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船体模块包括甲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甲板下方的下舱室,所述甲板用于搭载溢油检测无人机,所述下舱室用于装载溢油回收模块,所述溢油回收模块包括多个潜航器;
所述溢油检测无人机,用于采集检测区域的图像信息,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溢油区域,并将所述溢油区域上报给所述船体模块;
所述溢油回收模块,用于响应所述船体模块发送的回收指令,控制所述多个潜航器对所述溢油区域的油污进行回收,所述回收指令包含所述溢油区域。
进一步,溢油检测无人机搭载有图像采集装置、溢油识别装置和通讯装置;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检测区域的图像信息,溢油识别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溢油区域,所述通讯装置用于将所述溢油区域发送给所述船体模块。
进一步,每个所述潜航器均设置有信号收发装置,多个潜航器之间通过各自的信号收发装置进行无线通讯。
进一步,所述溢油回收模块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多个潜航器对所述溢油区域进行实时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确定所述溢油区域的边界形状;
根据所述边界形状确定所述多个潜航器的排布阵列,控制多个所述潜航器按所述排布阵列进行排布,以使所述多个潜航器对溢油区域形成包围圈;
控制所述多个潜航器对溢油区域的油污进行回收。
一种集群式油污回收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集群式油污回收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船体模块接收到包含目的地信息的溢油回收控制指令后,搭载溢油检测无人机和溢油回收模块航行到所述目的地;
当船体模块航行到所述目的地后,触发溢油检测无人机采集目的地区域的图像信息;
溢油检测无人机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溢油区域,并将所述溢油区域的信息上报给所述船体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大学,未经汕头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28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