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指标粒子群算法的同质人群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75681.X | 申请日: | 2020-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8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敏;李瑞珠;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3/00 |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张生梅 |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指标 粒子 算法 同质 人群 识别 方法 | ||
1.基于双指标粒子群算法的同质人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公共卫生服务平台的使用人群信息,作为用户信息数据集;
将所述用户信息数据集通过聚类算法获得两个初始适应值;
将两个所述初始适应值作为适应函数进行迭代,得到聚类结果,获取同质人群信息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指标粒子群算法的同质人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公共卫生服务平台的使用人群信息,作为用户信息数据集”,包括:
将公共卫生服务平台的使用人群的信息全部转为数字,得到数据集;
将所述数据集转化为可读文件格式;
剔除所述数据集中的无用属性数据列,得到处理后的数据集;
将所述处理后的数据集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所述用户信息数据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指标粒子群算法的同质人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文件格式”,包括:csv格式或bat格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指标粒子群算法的同质人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卫生服务平台的使用人群的信息”,包括:国籍、居住地、年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指标粒子群算法的同质人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初始适应值”,为:Fitness1(CH)、Fitness2(S_Dbw)。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指标粒子群算法的同质人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itness1(CH)的获取步骤是:
表示类别中离差矩阵的迹;
表示类别间离差矩阵的迹,m表示整个数据集的平均值向量;N为样本数量;K为迭代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指标粒子群算法的同质人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itness2(S_Dbw)的获取步骤是:
S_Dbw(c)=Scat(c)+Dens_bw(c)
其中:
Dens_bw(c)用来评估两个类一起的密度和每个单独的类的密度的关系;
density(u)用来表征u周围点的数目,比较的阈值为1中的stdev;
stdev表示一个数据集各个类的平均偏离;
Scater(c)表示类间的平均分散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指标粒子群算法的同质人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两个所述初始适应值作为适应函数进行迭代,得到聚类结果,获取同质人群信息数据”的过程是:
a.初始化粒子群算法的各个参数:
b.根据CH、S_Dbw指标公式分别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值Fitness1与适应值Fitness2;
c.对每一个粒子,将其当前位置的所述适应值Fitness1与所述适应值Fitness2与其历史最佳位置对应的两个适应值比较,如果当前位置的两个适应值都更高,则用当前位置更新历史最佳位置,否则不做更新;
d.对每一个粒子,将其当前位置的所述适应值Fitness1与所述适应值Fitness2与其全局最佳位置对应的两个适应值比较,如果当前位置的两个适应值都更高,则用当前位置更新全局最佳位置,否则不做更新;
e.更新粒子的位置与速度:
粒子速度更新公式:
粒子位置更新公式:
其中,Vidk表示第k次迭代粒子i速度矢量的第d维分量;xidk表示第k次迭代粒子i位置矢量的第d维分量;c1,c2表示加速度常数;r1,r2表示两个随机参数,取值范围[0,1];w表示惯性权重;
f.若未满足结束条件,则返回步骤b,若满足结束条件则算法结束,全局最佳位置即全局最优解;
最后输出聚类结果,获得准确的同质人群信息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568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