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腔中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分型检测的方法和试剂盒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94688.5 | 申请日: | 2020-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0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郗日沫;佟悦;王倍;王朔;甘奇;张瑞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58;C12Q1/04;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口腔 幽门 螺杆 耐药性 检测 方法 试剂盒 | ||
由于胃活检样本内窥镜取样困难、成本高,幽门螺杆菌(Hp)生长条件苛刻难以培养,Hp耐药性的侵入性诊断方法并不理想。本发明提供一种非侵入性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检测的分子诊断方法,采用巢氏PCR技术结合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进行快速检测与解析,利用核苷酸序列如表2及表3所示的引物联合检测23SrRNA,gyrA,PBP1,16SrRNA,porD,oorD,rpoB等7种耐药基因的52个位点的突变及rdxA耐药基因的随机突变,进而对目前临床常用7种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判定。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快速灵敏,适合临床应用,在指导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根除方面有较大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口腔中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诊断方法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是革兰氏阴性螺旋微需氧菌,宿主主要是人类,人体胃幽门是H.p特定的定居部位,其在全球约50-70%的人口的胃上皮中定植,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已达到90%,并且存在一定的地理差异。Hp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种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被认为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主要诱因。
1983年,由Marshall和Warren在胃活检中发现Hp并成功培养。1989年,Krajedn从口腔唾液和牙菌斑生物膜中首次成功分离出Hp。1993年,Ferguson等从胃炎患者唾液中培养出活性Hp,从此口腔作为Hp的第二个宿主部位引起人们的关注。口腔Hp可以伴随口腔中的食物和唾液经消化系统的吞咽过程进入胃内,反之,胃内Hp可通过反酸与食物返流的方式流入到消化道后进入口腔。后来经证实,口腔Hp和胃内H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口腔中Hp的检出率要高于浅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PU)患者,胃中Hp感染和口腔Hp检出存在着一定的联系。Hp根除后的二次感染也与口腔Hp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唾液和牙菌斑可作为诊断Hp感染相关诊断的可靠非侵入性检查标本。综上所述,根除口腔中的Hp也是防止胃内Hp再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检测口腔Hp 抗生素耐药性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胃黏膜保护剂以及一种或两种抗生素,可进行三联或四联治疗,然而,在一些地区,标准三联或四联疗法根除率已低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Consensus)的80%,Hp对一线抗生素的耐药率(包括多重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关键。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CAM),左氧氟沙星(LVX),阿莫西林(AMX),四环素 (TET),利福平(RIF),呋喃唑酮(FUR)和甲硝唑(MTZ)等。
目前已有单一或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的检测方法,但是临床常用的仍为药敏实验,即侵入性获取胃活检组织,分离培养Hp,由于胃中Hp分布不均匀,患者依从性差,从而导致Hp含量少,培养成功率低。并因Hp培养条件苛刻,生长缓慢,培养周期长等因素而不适用于临床耐药性快速诊断与即时用药指导。综上,目前临床上亟需一种取样简便的可靠的非侵入性Hp 耐药性诊断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以口腔内唾液及牙菌斑为标本,非侵入性检测幽门螺杆菌7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分子诊断方法及试剂盒,具体方法基于巢氏PCR技术与测序技术,其敏感性、特异性和检测准确率较高,可科学、安全、快速、准确地指导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用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准确、快速、检测流程简单的高灵敏分子诊断方法,可以同时检测目前幽门螺杆菌7种耐药基因,能够更加科学、安全、快速、准确地指导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用药。
一种检测和判定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标本来源为患者口腔中唾液及牙菌斑,为非侵入性检测。
进一步,由于口腔中种幽门螺杆菌含量少,该诊断方法采用灵敏度更高的巢氏PCR技术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46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