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热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91600.7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0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叶崇;刘金水;刘玲;樊桢;朱世鹏;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5/565;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 43005 | 代理人: | 李琦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sic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对中间相沥青碳纤维进行一级碳化得到碳纤维I,然后将所述碳纤维I二级碳化得到碳纤维II,将碳纤维II编织成碳布后,采用细编穿刺法,采用PAN基碳纤维在Z向上对碳布进行穿刺,得到三维预制体;
(2)将所述三维预制体进行一级石墨化处理后,采用热解碳法对所述三维预制体进行增密后,得到多孔C/C复合材料骨架I,
(3)对所述多孔C/C复合材料骨架I进行二级石墨化后得到多孔C/C复合材料骨架II,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对多孔C/C复合材料骨架II进行增密,即得所述C/C-SiC复合材料;
所述一级碳化的温度为500~700℃;
所述二级碳化的温度为1000~1800℃;
所述一级石墨化的温度为2000~2200℃;
所述二级石墨化的温度为2800~3100℃;
所述化学气相反应法的硅源为SiO蒸汽;
所述硅源由Si粉和SiO2粉的混合物制备得到;
所述硅源中Si和SiO2的摩尔比为3∶1~1∶1;
所述化学气相反应法采用的温度为22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纤维I的模量为8~50GPa;
所述碳纤维I的强度为0.30~0.45GPa;
所述碳纤维II的模量为100~300GPa;
所述碳纤维II的强度为1~2GP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布包括缎纹布;
所述缎纹布包括三,五或八枚缎纹布中的一种;
所述PAN基碳纤维选自T700,T800或M40J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预制体的Z方向上,PAN基碳纤维的含量为6~8vol%;
所述三维预制体的X方向上,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含量为18~20vol%;
所述三维预制体的Y方向上,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含量为18~20vo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石墨化的气氛包括氩气;
所述一级石墨化的升温速率为5~10℃/min;
所述一级石墨化的保温时间5~10min。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解碳法采用的碳源气体包括C3~C5的烷烃、C3~C5的烯烃或天然气中的一种;
所述热解碳法采用的载气为氮气或氩气;
所述热解碳法采用的气压为1~5kPa,
所述热解碳法采用的反应温度为900~1100℃;
所述多孔C/C复合材料骨架I的密度为1.25~1.35g/cm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化学气相反应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硅源与所述多孔C/C复合材料骨架II置于密闭环境内于气压小于或等于100Pa的条件下以5~10℃/min的升温速率将所述密闭环境的温度由室温升至1400℃并保温0.5~1h后,向所述密闭环境通入氩气,至气压为1atm+1~5kPa;然后保持气压为1atm+1~5kPa,于氩气气氛,3~5℃/min的升温速率,将所述密闭环境的温度由1400℃升至1850℃,并于1atm+0~5kPa的气压,氩气气氛下保温1~2h;将所述密闭环境的温度由1850℃升至2200℃,保温1~2h,氩气气氛,气压为1atm+0~5kPa;
将所述密闭环境的气压保持为1atm+0~5kPa,氩气气氛下,以0.1~1℃/min的降温速率由2200℃降至1000℃最后自然冷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C/C-SiC复合材料的密度大于1.95g/cm3;
C/C-SiC复合材料X或Y向的导热系数为150~250W/(m·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16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