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车载人员统计信息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49899.X | 申请日: | 202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0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三军;杨雄威;孙先波;来国红;胡俊鹏;谭建军;朱黎;黄勇;徐建;高仕红;田相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民族大学;恩施州师达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4;G08C17/02;H04N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车载 人员 统计 信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车载人员统计信息的方法,包括多个摄像头和处理器,多个摄像头对车内影像进行采集,且能够顺利的采集到车内的人脸,处理器对摄像头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两大处理,首先综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和局部特征分析方法的人脸识别的算法来提高识别的准确度;其后根据采集人脸的尺度大小计算出离摄像头的距离,再据此建立空间模型,进而帮助准确统计出人员的数量。能解决准确统计各车辆在时间与空间上人流量的问题,使用本方案提出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全面顺利采集到车内所有的人脸,再由车内植入处理器的性别分析算法及年龄分析算法统计出车内人员的性别比例与年龄分布,使得景区内观光车辆运营调整与景区内景点开发更加方便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景区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车载人员统计信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代步工具发展迅速,景区观光车已成为许多景区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在享受便捷舒适的同时,许多问题也由此暴露出来:1)客流量大时,许多地方收票混乱,乘客偷票、逃票的现象时有发生;2)司机面对庞大的客流人群,超员超载的行为屡见不鲜,伴随着的是大量的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3)在日常运营管理规划中,如果不能确定景区内各位置的人流量,就会出现车辆发车时间规划不合理的问题,造成较大的经济成本损失及资源浪费。
因此,如何准确的统计出各车辆上不同时间段在不同区域内的人流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传统的车辆人流量统计中,大多采用基于红外感应的检测计数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在车辆的各出入口安装红外检测装置,当有乘客经过时会遮挡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此时该装置就会产生脉冲信号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依据脉冲的次数统计得到经过的人流量。然而这种存在诸多弊端:首先,红外光极易受外界光干扰,因而产生的统计数据准确度不高,且红外装置的传感器部分易受外界杂物遮挡,导致接收信号产生较大误差。依据红外的原理,当多个乘客同时上车时,根据光遮挡情况可能会误判为仅有一个乘客,又或者将同一乘客的不同身体部位判断为多人。最后,由于各乘客身高不一致,红外装置的安装位置不易把握,极易造成盲区或误判。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车辆中人流量统计的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检测车载人员统计信息的方法。该方案通过在公交车内安装多个深度相机来全方位捕捉车内图像,结合人脸识别检测算法统计车内人数,并通过调用年龄、性别识别的算法来获取该路段上的人员信息,掌握在不同区域游玩的游客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等信息,结合这些信息在景区内开发不同的项目,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游客做不同的宣传。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在机动车辆内安放的多个摄像头来对车内影像进行采集,车内的多个摄像头能够顺利的采集到车内的人脸,避免了单一摄像头采集时出现的盲区及降低遮挡的影响。本发明提出的多个摄像头安装方案如图1所示,车内离司机最近的为1号摄像头,顺时针方向依次为2号、3号、4号。为全面拍摄到车内的人脸并降低人脸的重复出现率,摄像头与车内长边的夹角为范围为30°到60°,摄像头为可转动式,可根据不同车辆的长度而做出相应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民族大学;恩施州师达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民族大学;恩施州师达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98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