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力发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智能变速率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09075.2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4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 发明(设计)人: | 赵毅;张长志;李浩然;倪玮晨;王建军;周连升;甘智勇;张应田;郑卫洪;曹晓男;杜岩;郭凌旭;鄂志君;陈天恒;杨晓静;段建勋;冯长强;张志良;沙威;欧阳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力发电 机组 自动 发电 控制 智能 速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力发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智能变速率控制方法,其技术特点是:确定火力发电机组的额定功率;在手动速率模式下,手动输入机组变负荷速率;在自动速率模式下,计算机组变负荷速率;在非修正模式下,手动设定修正值;在修正模式下,计算变负荷速率修正系数并将其设定为修正值;根据机组实际负荷的实际变化速率,与设定速率进行比较后,由修正系数来选择速度变化最终值,完成机组最终速率选择。本发明采用自动变负荷速率方式对火力发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减少了运行人员在低负荷阶段设置速率的操作,避免了操作不及时造成机组经济上的损失,保证了低负荷阶段或者机组不稳定阶段等特殊情况下,平稳而高效地控制机组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涉及火力发电机组发电控制,尤其是一种火力发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智能变速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发电行业,自动发电控制的目标是由于负荷变动而产生区域负荷误差不断减少至零,调控中心调配火力发电机组出力与电网负荷平衡,维持区域内联络线交换功率在计划值范围内,自动发电控制能够降低区域运行成本的同时保持电网频率稳定。为了保证电网安全、可靠、优质和经济运行,做好电网联络线功率控制和协助电网频率控制,根据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相关管理规定,针对新建、检修后火力发电机组,有必要开展火力发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试验。
随着电网“两个细则”的不断升级,平台对于火力发电机组负荷调节品质考核提高要求,自动发电控制试验主要是新建机组或者大修机组,检验是否能够满足自动发电控制相关要求,通过协调控制功能的改进和调整,提高发电机组调节性能,在满足细则要求的指标的同时,机组各个主要控制系统自动投入正常,自动调节性能指标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为鼓励电网火电机组积极参与调峰,进一步挖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建立调峰激励机制,改造后机组应保证最低出力至额定出力调整范围内,自动发电控制全程投入,50%Pe及以上的自动发电控制变负荷速率不低于2%Pe/min,50%Pe-40%Pe自动发电控制变负荷速率不低于1.6%Pe/min,40%Pe-30%Pe自动发电控制变负荷速率不低于1.2%Pe/min,30%Pe-出力下限自动发电控制变负荷速率不低于1%Pe/min。
目前,自动发电控制速率设置统一按照2%Pe/min进行设置,机组灵活性改造后,机组无法实现低负荷阶段速率自动降低的要求,机组稳定性将会变差,造成机组运行停机的风险,调峰调频的同时给电网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能够自动将功率变化速率根据负荷指令进一步优化控制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设计合理、性能稳定且控制灵活的火力发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智能变速率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火力发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智能变速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火力发电机组的额定功率Pe;
步骤2、如果火力发电机组运行在自动发电控制方式,则进入步骤3;
步骤3、如果火力发电机组在手动速率模式下,则机组变负荷速率V3选择手动输入速率V1,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4;
步骤4、火力发电机组在自动速率模式下,根据发电负荷计算机组变负荷速率V3,进入步骤5;
步骤5、如果速率修正为非修正模式,将变负荷速率修正系数k0设定为修正值k,速度变化最终值V=V3*k,进入步骤8,否则进入步骤6;
步骤6、速率修正为修正模式,计算变负荷速率修正系数k1并将其设定为修正值k,进入步骤7;
步骤7、根据机组实际负荷P0的实际变化速率V4,与设定速率进行比较后,由修正系数k来选择速度变化最终值V,进入步骤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90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