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电反馈防软管脱落自动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96483.9 | 申请日: | 2020-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5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升;王燕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赫德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N29/04 | 分类号: | F16N29/04;F16L33/02;G01L19/00;G01L19/12;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2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反馈 软管 脱落 自动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电反馈防软管脱落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动力源、稳定结构、基座和安装结构,所述基座的顶端内部均横向贯穿有稳定结构,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液控单向阀,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力发生器,所述液控单向阀、压力发生器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结构。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稳定结构来实现整体装置的稳定性,液控单向阀和压力发生器通过基座进行固定,但稳定性可能不够,因此在基座内部的两端均加设有稳固板进行稳固,同时稳固板两侧都设置的螺纹孔能够恰巧让螺杆进入,转动螺杆进入螺纹孔,后螺杆底部与地面接触,四个拐角处都设置有了螺杆的基座有着更高的稳定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在线电反馈防软管脱落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连续递进式润滑系统被广泛的使用在机床、冶金、纺织机械、食品机械等行业中,由于某些润滑部位是活动的,因此就需要使用高压软管进行软连接。由于软管一直处于运动中,长期使用时存在易磨损,易断裂,易老化破损等造成润滑剂断供问题。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就会造成润滑部位不能及时润滑,进而造成主机设备出现停机故障。尤其随着主机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润滑设备的感知性,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递进式润滑系统每个润滑点出油不是连续的,润滑频率也不相同,每次润滑给定量多存在不同的周期性,因此要采用检测流量等方式进行监控,难度非常大。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传统的应用中绝大部分软管都没有在线检测装置,只能靠人工不定期设备点检发现故障存在,对于要求高的应用场合,大部分解决方案是在末端润滑部位加装温度传感器,软管出现问题,润滑剂不能及时给到润滑部位,造成润滑部位温度升高,进而检测软管出现问题,但是此种解决方案存在成本高,反馈延迟等问题,不适合大批量使用;
(2)传统的在线检测装置不方便进行固定安装,从而降低了使用的实用性;
(3)传统的在线检测装置稳定性不高,从而在受到过大冲击会造成翻到或损坏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电反馈防软管脱落自动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没有检测装置、不方便固定安装和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在线电反馈防软管脱落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动力源、稳定结构、基座和安装结构,所述基座的顶端内部均横向贯穿有稳定结构,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液控单向阀,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力发生器,所述液控单向阀、压力发生器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结构,所述液控单向阀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高压软管,且高压软管的一侧与压力发生器一侧的中间位置处相连通,所述高压软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结构,所述压力发生器的下方设置有润滑部件,所述液控单向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递进式分配器,所述递进式分配器的下方设置有动力源。
优选的,所述液控单向阀的内部依次安装有第二阀体、钢球、功能弹簧和堵头,第二阀体固定于液控单向阀内部的一侧,第二阀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钢球,且钢球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功能弹簧,功能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堵头。
优选的,所述压力发生器的内部依次安装有压力开关、插装式调压阀和第一阀体,压力开关设置于压力发生器顶端的一侧,压力发生器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插装式调压阀,且插装式调压阀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阀体。
优选的,所述稳定结构的内部依次安装有稳固板、螺杆和螺纹孔,稳固板横向贯穿于基座内部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稳固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上均设置有螺杆,螺杆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外螺纹,螺纹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内螺纹,螺纹孔与螺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赫德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赫德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64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