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79989.9 | 申请日: | 2020-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4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清;李环辉;柯锦文;黄小玲;庄锦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中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3/12;E03F3/04;E03B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乐俊 |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海绵 城市 理念 自然 型岸坡 防护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过滤塘(4)施工:在河道岸脚部位开挖过滤塘基槽并夯实,在过滤塘基槽两侧分别安装石笼,并向石笼内均匀、分层填料,形成滤水石笼A(10)和滤水石笼B(11),滤水石笼A(10)填料过程中,将预埋管(1001)埋于填料中,在滤水石笼A(10)和滤水石笼B(11)之间铺设透水土工布(12),分层填筑调蓄层(404)并将排水盲管B(405)预埋其中,在调蓄层(404)上铺设过滤层(403)并填筑种植土B(402);
S2.预制雨淋沟(7)及预制透水台阶(8)施工:根据预埋管(1001)的位置开挖雨淋沟基槽并平整密实,基槽上部铺设砂垫层并铺设,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逐段砌筑预制雨淋沟(7),然后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在预制雨淋沟(7)上部铺设预制透水台阶(8);
S3.梯田式护岸(2)施工:在预制透水台阶(8)的两侧铺设透水土工布(12)并在透水土工布(12)上进行岸坡碎石(205)分层摊铺及碾压作业,在岸坡碎石(205)上至少打设两排活体木桩(203),底排活体木桩(203)与滤水石笼A(10)之间留出间隙,在岸坡碎石(205)上依次施工回填土(204)和植生纤维毯(201);
S4.亲水步道(3)施工:在底排活体木桩(203)与滤水石笼A(10)之间的间隙处铺设预制透水步道板(301)形成亲水步道(3);
S5.植草排水沟(1)施工:开挖植草排水沟沟槽,植草排水沟沟槽临水一侧紧贴预制雨淋沟(7)砌筑预制汇水坎(6),植草排水沟沟槽临水一侧紧贴梯田式护岸(2)砌筑预制溢水坎(5),所述预制溢水坎(5)在高于梯田式护岸(2)的位置设有溢水口(501),所述预制汇水坎(6)上设有与预制雨淋沟(7)连通的汇水口(601),汇水口(601)远离预制雨淋沟(7)一侧设有过滤网(602),然后在植草排水沟沟槽的底部和内壁铺设透水土工布(12),在透水土工布(12)上部施工排水沟碎石(102)并埋设排水盲管A(103),在排水沟碎石(102)上部填筑种植土A(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石笼填料时,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2cm,顶部填料铺砌整平后进行石笼封盖,形成滤水石笼A(10)和滤水石笼B(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在滤水石笼A(10)填料过程中,在石笼侧面测放预制雨淋沟(7)出水口位置,并根据测放的预制雨淋沟(7)出水口位置埋设预埋管(1001),对预埋管(1001)附近的填料用手锤轻轻压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滤水石笼A(10)和滤水石笼B(11)之间铺设透水土工布(12)时,将透水土工布(12)反包至种植土B(402)标高部位并固定;调蓄层(404)铺设时每层厚度控制在15~20cm,并且每层厚度由人工用铁锹整理;所述过滤层(403)的厚度控制在50~100mm;种植土B(402)的深度控制在400~600mm之间,分层填筑厚度控制在300mm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雨淋沟(7)两侧及顶部设置企口;所述S2中,铺砌预制雨淋沟(7)时轻轻平放,使得上层预制雨淋沟(7)通过企口与下层预制雨淋沟(7)榫接,并用橡胶锤敲打稳定;预制雨淋沟(7)养护7d后,预制透水台阶(8)嵌固于预制雨淋沟(7)顶部的企口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中,透水土工布(12)采用人工滚铺的方式由坡顶向坡底铺设;岸坡碎石(205)分层摊铺厚度控制在200mm以内,压实度不小于95%,对于雨淋沟附近的岸坡碎石(205)采用人工摊铺和碾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中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中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998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