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光量子防病毒细菌交叉感染智能净化机器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71774.5 | 申请日: | 2020-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4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乔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夫恩特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13/28;F24F11/89;B01D46/00;A61L9/20;B25J9/16;B25J11/00;B25J19/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徐冬涛 |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光量子 病毒 细菌 交叉感染 智能 净化 机器人 | ||
1.一种医用光量子防病毒细菌交叉感染智能净化机器人,其特征是它包括:
一机器人底盘(6),该机器人底盘(6)作为移动平台,它的下部安装有万向轮(7)和驱动轮(8),其内部安装有电池(17)和编码电机(16);电池为编码电机供电,编码电机驱动驱动轮工作,驱动轮带动机器人底盘按设计的路径移动;
一净化器本体(2),该净化器本体(2)安装在机器人底盘(6)上,其下部设有进风口,
一初效HEPA(14),该初效HEPA(14)安装在净化器本体(2)的下部,用于对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
一光量子发生器(13),该光量子发生器(13)安装在初效HEPA(14)上部的出风口处,它能产生253.7波段的紫外线,所述紫外线能破坏微生物细菌的细胞壁或者病毒的蛋白质分子链结构,同时分解后的分子链及核酸通过量子击穿空气中的氧气,形成游离状态的高氧化性的分子团,能将分解后的断蛋白分子链及击断后的核酸分子链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水和部分焦化后的粉末;
一轴流风机(12),该轴流风机(12)安装在发量子发生器(13)的上部,用于产生负压,将环境空气吸入经过光量子发生器(13)消毒、杀菌后从净化器本体(2)的上部排出;
一微生物传感器(11),该微生物传感器(11)用于检测机器人所处位置的病菌数量作为控制净化机器人是否需要移动的依据,它安装在净化器本体(2)中靠近微生物定位口(4)的位置附近;
一控制板(1),该控制板(1)是整个净化机器人的电气控制运行中心,它安装在净化器本体(2)的上部;
一传感组件,该传感组件由安装在净化器本体(2)上的激光雷达(18)、安装在控制板(1)上的TOF光习行相机(10)、安装在净化器本体(2)下部靠近机器人底盘(6)处的超声雷达(5)和安装在机器人底盘(6)下部的红外防跌落传感器(20)组成,激光雷达(18)用于获取工作环境的平面图及障碍物分布情况,通过计算机芯片计算规划好工作路径,进行工作,TOF光飞行相机10能够及时的以红外光飞行计算方式获得实时障碍物情况以解决突然出现障碍物出现时,不能及时停止及转化工作路线的情况,超声雷达(5)和红外防跌落传感器(20)用于排除TOF光飞行相机(10)无法获得数据的盲区信号的获取,获得机器人四周的障碍物的数据,将这些数据经过计算器分析规划后,编辑成编码电机(16)能够识别的脉冲信号,从而控制驱动轮(8)按相应的运动轨迹运动到需要消毒杀菌或充电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光量子防病毒细菌交叉感染智能净化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的万向轮(7)为伸缩式成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光量子防病毒细菌交叉感染智能净化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的初效HEPA(14)的内侧安装有二氧化钛催化网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光量子防病毒细菌交叉感染智能净化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器人底盘(6)安装有自动充电口(9),该自动充电口(9)能自动伸出插入电源插座中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后能自动拔出收回机器人底盘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光量子防病毒细菌交叉感染智能净化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的净化器本体(2)的四周均安装有超声雷达(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光量子防病毒细菌交叉感染智能净化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的净化器本体(2)设有供激光雷达(18)获取工作环境的平面图及障碍物分布情况的传感器发射口(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光量子防病毒细菌交叉感染智能净化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的净化器本体(2)的上部安装有一圈装饰用风道导光水晶(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夫恩特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夫恩特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177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发热量等效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热管导热效能检测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