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磁/石墨烯外延界面及其低温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56078.X | 申请日: | 202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9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潘孟春;邱伟成;胡佳飞;李裴森;彭俊平;吴瑞楠;胡悦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C28/00 | 分类号: | C23C28/00;C23C16/505;C23C16/26;C23C14/58;C23C14/18;H01L29/16;H01L29/165;H01L43/10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张丽娟 |
| 地址: | 41007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外延 界面 及其 低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磁/石墨烯外延界面的低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绝缘基底上生长具有六角对称性晶格属性的铁磁薄膜,绝缘基底为与铁磁薄膜晶格对称性一致的基底;S2、对铁磁薄膜依次进行退火处理和表面还原处理,得到活性单晶薄膜;S3、将活性单晶薄膜置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控制温度、等离子功率等生长模式,结合表面势能诱导在活性单晶薄膜上外延生长石墨烯,关闭等离子体和停止前驱体的通入,降温冷却,得到铁磁/石墨烯外延界面。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铁磁/石墨烯外延界面的界面结合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旋电子学、传感器技术、材料制备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石墨烯自旋电子器件的铁磁/石墨烯外延界面及其低温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Graphene)是由碳原子sp2杂化形成的六角蜂窝状二维材料,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高热导率、高透光性、结构稳定等诸多优异物理化学性质,在材料学、光电子学、自旋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理论研究表明,镍、钴等铁磁材料/石墨烯外延界面具有完美自旋过滤效应,其构建的石墨烯磁隧道结磁阻变化率高达105%远大于传统MgO隧道结。高质量的铁磁/石墨烯外延界面制备是实现该效应的关键技术。目前,基于转移石墨烯制备的铁磁/石墨烯界面,晶体取向不一致,且界面原子无法形成强的耦合作用,难以获得理论预期的自旋过滤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界面结合力强的铁磁/石墨烯外延界面及其低温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磁/石墨烯外延界面的低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绝缘基底上生长具有六角对称晶格属性的铁磁薄膜,所述绝缘基底为与铁磁薄膜晶格对称性一致的基底;
S2、对铁磁薄膜依次进行退火处理和表面还原处理,得到活性单晶薄膜;
S3、将活性单晶薄膜置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通入含有碳源的前驱体,在550~850℃、等离子功率为50~100W的条件下,借助活性单晶薄膜表面势能的诱导,在活性单晶薄膜上外延生长石墨烯,关闭等离子体和停止前驱体的通入,降温冷却,得到铁磁/石墨烯外延界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S3中,所述含有碳源的前驱体为甲烷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所述甲烷和氢气的流速比为1∶1;外延生长石墨烯的压强为1~10Pa。
外延生长石墨烯的时间为15~60s。
所述步骤S1中,所述铁磁薄膜为镍薄膜或钴薄膜。
所述绝缘基底为Al2O3(0001)或YSZ(111)。
采用电子束蒸发法或磁控溅射法在绝缘基底上生长铁磁薄膜。
所述步骤S2中,所述退火处理的温度为800~1000℃。
所述步骤S2中,所述表面还原处理的气体为氢气或氢气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铁磁/石墨烯外延界面,所述铁磁/石墨烯外延界面根据前述低温制备方法制备得到,所述铁磁/石墨烯外延界面上石墨烯的层数为1~10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60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