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肿瘤突变负荷的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21259.4 | 申请日: | 2020-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3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斌;姚天然;钱志荣;郭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斗生命科学(广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6B20/50 | 分类号: | G16B20/50;G16B40/00;C12Q1/688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覃蛟 |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突变 负荷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肿瘤突变负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存储器和与所述存储器电连接的执行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预测模型;所述预测模型用于计算能预测待测样本的TMB状态的P值;
所述执行器,用于接收核酸组合1~9获取的突变总数,并通过预测模型计算能够预测待测样本的TMB状态的P值;
核酸组合1~9依次检测OR1C1、OR4C3、GLYAT、OR4D11、WDR74、TMEM132C、OR4M2、DUSP22和MYCT1基因的启动子和/或其上游区域;
核酸组合1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的第247758680~247761405位碱基的区域1;所述核酸组合1为探针1~23,探针1~23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23所示;
核酸组合2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1的第48322022~48325021位碱基的区域2;所述核酸组合2为探针24~43,探针24~43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24~43所示;
核酸组合3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1的第58731961~58734973位碱基的区域3;所述核酸组合3为探针44~65 ,探针44~65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44~65所示;
核酸组合4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1的第59500575~59503574位碱基的区域4;所述核酸组合4为探针66~78,探针66~78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66~78所示;
核酸组合5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1的第62840380~62843155位碱基的区域5;所述核酸组合5为探针79~92,探针79~92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79~92所示;
核酸组合6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2的第128264402~128268401位碱基的区域6;所述核酸组合6为探针93~126,探针93~126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93~126所示;
核酸组合7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5的第22077526~22080525位碱基的区域7;所述核酸组合7为探针127~150,探针127~150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27~150所示;
核酸组合8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6的第289100~292460位碱基的区域8;所述核酸组合8为探针151~174,探针151~174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51~174所示;
核酸组合9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6的第152694894~152697893位碱基的区域9;所述核酸组合9为探针175~193,探针175~193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75~193所示;所述预测模型的公式如下:
公式1:Sigma = -2.27734953 + 1.64769254×OR1C1 + 0.87000666×OR4C3 +1.26054904×GLYAT + 0.89628821×OR4D11 + 0.9231911×WDR74 + 1.24494866×TMEM132C + 0.26703011×OR4M2 + 1.51244057×DUSP22 + 0.72751907×MYCT1;
其中,OR1C1为核酸组合1获取的突变总数,OR4C3为核酸组合2获取的OR4C3基因的突变总数,依此类推;
公式2:P= 1/(1+e-Sigma);
所述执行器还用于基于P值预测待测样本的TMB状态:当P值大于或等于0.44时,判定待测样本为TMB-H状态;当P值小于0.44时,判定待测样本为TMB-L状态。
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能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肿瘤突变负荷的检测方法的步骤,其包括采用核酸组合1~9获取待测样本的肿瘤突变负荷;
核酸组合1~9依次检测OR1C1、OR4C3、GLYAT、OR4D11、WDR74、TMEM132C、OR4M2、DUSP22和MYCT1基因的启动子和其上游区域;
核酸组合1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的第247758680~247761405位碱基的区域1;所述核酸组合1为探针1~23,探针1~23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23所示;
核酸组合2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1的第48322022~48325021位碱基的区域2;所述核酸组合2为探针24~43,探针24~43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24~43所示;
核酸组合3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1的第58731961~58734973位碱基的区域3;所述核酸组合3为探针44~6,探针44~65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44~65所示;
核酸组合4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1的第59500575~59503574位碱基的区域4;所述核酸组合4为探针66~78,探针66~78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66~78所示;
核酸组合5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1的第62840380~62843155位碱基的区域5;所述核酸组合5为探针79~92,探针79~92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79~92所示;
核酸组合6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2的第128264402~128268401位碱基的区域6;所述核酸组合6为探针93~126,探针93~126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93~126所示;
核酸组合7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15的第22077526~22080525位碱基的区域7;所述核酸组合7为探针127~150,探针127~150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27~150所示;
核酸组合8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6的第289100~292460位碱基的区域8;所述核酸组合8为探针151~174,探针151~174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51~174所示;
核酸组合9的检测区域为染色体6的第152694894~152697893位碱基的区域9;所述核酸组合9为探针175~193,探针175~193的碱基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75~193所示;
获取待测样本的肿瘤突变负荷的方式为:基于核酸组合1~9获取的对应基因的突变总数,通过预测模型计算能够判读TMB状态的P值;
所述预测模型的公式如下:
公式1:Sigma = -2.27734953 + 1.64769254×OR1C1 + 0.87000666×OR4C3 +1.26054904×GLYAT + 0.89628821×OR4D11 + 0.9231911×WDR74 + 1.24494866×TMEM132C + 0.26703011×OR4M2 + 1.51244057×DUSP22 + 0.72751907×MYCT1;
其中,OR1C1为核酸组合1获取的OR1C1基因的突变总数,OR4C3为核酸组合2获取的OR4C3基因的突变总数,依此类推;
公式2:P= 1/(1+e-Sigma);
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根据P值预测待测样本的TMB状态:当P值大于或等于0.44时,判定待测样本为TMB-H状态;当P值小于0.44时,判定待测样本为TMB-L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斗生命科学(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斗生命科学(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12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