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金属矿的高压电脉冲破碎预先弱化及富集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75092.2 | 申请日: | 2020-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3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赵鹏飞;闫光辉;段晨龙;张真兴;朱广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19/18;B02C23/16;B07B1/46;B03B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周敏 |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金属 高压 电脉冲 破碎 预先 弱化 富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矿的高压电脉冲破碎预先弱化及富集工艺。步骤为:首先采用高压电脉冲破碎装置对原矿石进行预处理,经高压电脉冲破碎后的矿物根据需求分为三种处理方式:直接进入机械磨矿装置破磨;进入粒度分级装置将物料分为尾矿和富矿,尾矿预先排出,富矿进入机械磨矿装置破磨;进入重力分选装置将物料分为尾矿和富矿,尾矿预先排出,富矿进入机械磨矿装置破磨。此工艺同时运用高压电脉冲破碎的预弱化与预富集优势,既降低了进入机械磨矿装置的矿物硬度,同时减少了机械磨矿入料量,大大提高了矿物破碎效率,降低分选能耗;其运行稳定可靠、破碎效果好、能耗低、工艺简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金属矿的高压电脉冲破碎预先弱化及富集工艺,适用于金属矿的破碎和分选。
背景技术
破碎是固体废物预处理的技术之一,通过破碎对固体尺寸和形状进行控制,有利于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目前我国对于金属矿的破碎方式主要采用机械破碎方法,传统机械破碎具有破碎效率低、能耗大的缺点。目前,提高金属矿破碎效率、降低能耗是金属矿破碎技术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涉及一种用于金属矿的高压电脉冲破碎预先弱化及富集工艺,克服传统机械破碎方法效率低、能耗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金属矿的高压电脉冲破碎预先弱化及富集工艺,合理运用高压脉冲破碎的预弱化和预富集优势,根据对产品的需求对矿石进行预处理;原料主要通过高压电脉冲破碎装置、粒度分级装置、重力分选装置、机械磨矿装置使原矿得到有效破碎和预先富集并最终达到分选目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用高压电脉冲破碎装置对原矿石进行预处理;
第二步,经高压电脉冲破碎后的矿物根据需求分为三种处理方式:(1)对于矿石硬度较高的金属矿,破碎后物料直接进入机械磨矿装置破磨;(2)对于有用矿物分布集中的金属矿,破碎后物料进入粒度分级装置将物料分为尾矿和富矿,尾矿预先排出,富矿进入机械磨矿装置破磨;(3)对于有用矿物分布均匀的金属矿,破碎后进入重力分选装置将物料分为尾矿和富矿,尾矿预先排出,富矿进入机械磨矿装置破磨;
第三步,研磨后的物料进入筛分装置进行检查性筛分,达不到要求的物料返回磨矿装置重新研磨,通过筛分的物料进入旋流器分级,粗粒级进入磨矿设备研磨后返回旋流器,细粒级进入浮选机进行粗选;
第四步,粗选精矿进入浮选机进行一次精选,一次精选精矿进入浮选机进行二次精选,一次精选尾矿和一次扫选精矿返回粗选;二次精选精矿再经浓缩压滤得到最终精矿,二次精矿尾矿返回一次精选;粗选尾矿进入浮选机进行一次扫选,一次扫选精矿和一次精选尾矿返回粗选,一次扫选尾矿进入浮选机进行二次扫选;二次扫选精矿返回一次扫选,二次扫选尾矿进入浮选机进行三次扫选;三次扫选精矿返回二次扫选,三次扫选尾矿为最终尾矿。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电脉冲破碎装置的相关参数根据所破碎的金属矿特性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电脉冲破碎装置的可调节参数为输出电压(kv)、脉冲数(pulses)以及电极与板间距(mm)。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电脉冲破碎装置底部设置一孔径可调的筛网,筛网孔径根据所选矿石特性决定,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小于孔径的物料从筛网下方排出,减少过粉碎现象,降低能耗。
进一步的,第三步,所述筛分装置的筛孔直径根据所需矿物品味和高压脉冲装置破碎效果选择。
进一步的,所述重力分选装置的相关参数根据所需矿物品味和高压脉冲破碎装置破碎效果选择。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磨矿装置的类型和相关参数根据高压脉冲破碎处理后的物料的粒度特性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50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