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驾驶控制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6190.1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2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罗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唯一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5D1/00;B60W30/10;B60W30/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驾驶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控制方法与系统,用户通过车载控制器输入车辆目的站点信息,道路端控制器接收到目的站点信息后,进行车辆行驶前的校准操作,规划车辆行驶路线,并实时调整设置于道路上的LED引导带的发光状态,行驶过程中,设置于车身上的前后两个摄像头拍摄LED引导带,拍摄结果反馈至车载控制器,用以检测LED引导带的光信号变化,车载控制器根据光信号变化控制车辆行驶速度、转向角度、并线操作,控制车辆跟随LED引导带的光信号变化行驶。本发明提及的无人驾驶控制方法与系统以道路控制为主,车辆控制为辅,控制系统部署简单且稳定,采用LED灯带引导车辆前进,能够提前规划好车辆间距和行驶速度,保证车速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驾驶控制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控制是指车辆能够按照预定规划路径,安全抵达规划路径的终端。无人驾驶控制集成了电子、机械、自动控制、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降低汽车油耗,已成为汽车业内的研究热点。
目前无人驾驶控制大多采用AI自动控制系统,由于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AI技术基于统计学原理,存在小概率异常,会导致无人驾驶出现异常。另外,无人驾驶控制主要是基于车辆主机控制,此种控制方式缺乏完整的路况信息反馈,并且控制系统过于复杂,实施成本高、便利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控制方法与系统,用户通过车载控制器输入车辆目的站点信息,道路端控制器接收到目的站点信息后,进行车辆行驶前的校准操作,规划车辆行驶路线,并实时调整设置于道路上的LED引导带的发光状态,行驶过程中,设置于车身上的前后两个摄像头拍摄LED引导带,拍摄结果反馈至车载控制器,用以检测LED引导带的光信号变化,车载控制器根据光信号变化控制车辆行驶速度、转向角度、并线操作,控制车辆跟随LED引导带的光信号变化行驶。本发明提及的无人驾驶控制方法与系统以道路控制为主,车辆控制为辅,控制系统部署简单且稳定,采用LED灯带引导车辆前进,能够提前规划好车辆间距和行驶速度,保证车速稳定。
为达成上述目的,结合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无人驾驶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接收外部输入请求,设定车辆目的站点信息。
S2:将车辆驶入出发站点,安置于道路出发区域,进入行驶准备阶段。
S3:进行车辆行驶前的校准操作,所述校准操作包括:1)确认需要点亮的LED引导带的发光点长度,使其与设置在车身上的前后两个摄像头之间的距离相匹配;2)控制车辆进行短距离加速减速操作,获得车辆加速减速变化曲线,计算出车辆在不同行驶速度下的前后车辆的安全间距范围。
S4:通过车辆红外信号收发装置向道路端控制器发送车辆目的站点信息、预设的行驶速度范围、校准操作结果,使道路端控制器根据车辆目的站点信息规划车辆行驶路线,结合实际路况信息、预设的行驶速度范围和校准操作结果,实时计算车辆理想行驶速度以及与车辆行驶路线对应的LED引导带的发光点状态。
S5:将车辆运行模式切换至自动驾驶模式,通过设置在车身上的前后两个摄像头拍摄LED引导带,将拍摄结果反馈至车载控制器,用以检测LED引导带的光信号变化,车载控制器根据LED引导带的发光点状态变化控制车辆行驶速度、转向角度、并线操作,保证车身上的前后两个摄像头与LED引导带两端的发光点始终处于相对位置,控制车辆跟随LED引导带的发光点状态变化行驶。
S6:车辆到达目的地,结束自动驾驶模式。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LED引导带的发光点状态变化包括改变:LED发光点的颜色、亮度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唯一,未经罗唯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6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传输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时序偏差自适应补偿电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