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鼻胃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86207.3 | 申请日: | 201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8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宋云芳;李俊霞;周贤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1/00;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黄韧敏;朱远平 |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鼻胃管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医疗耗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医用鼻胃管,包括:胃管本体,其前端为用于置入人体的置入部分,其后端为裸露于所述人体的外部的外露部分;固定膜,可滑动套设于所述外露部分的外侧;所述固定膜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黏合层;注食器连接接口,连接于所述外露部分的末端。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鼻胃管,提升了固定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鼻胃管。
背景技术
留置鼻胃管可以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鼻胃管注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经胃肠减压管引流出胃内容物,以利于了解胃液的性质和量,减轻胃肠压力。临床中许多患者的吞咽及肠道问题无法短时间内治愈,不得不长期留置鼻胃管。现有技术的缺陷为以下:1、传统的鼻胃管外露部分都是用胶布黏贴于患者面部或用绳子扎于头部,此类鼻胃管及固定方式非常影响患者的舒适度,造成一些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拔管,并且此类鼻胃管容易自动滑脱;2、传统的鼻胃管置管后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有患者甚至认为留置鼻胃管有伤自尊;3、传统的鼻胃管插入后需要医护人员额外准备标识记录置管时间及长度,增加医护人员的额外工作量,医护人员容易遗忘标注。
综上可知,现有的医用鼻胃管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鼻胃管,提升鼻胃管的固定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鼻胃管,包括:
胃管本体,其前端为用于置入人体的置入部分,其后端为裸露于所述人体的外部的外露部分;
固定膜,可滑动套设于所述外露部分的外侧;所述固定膜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黏合层;
注食器连接接口,连接于所述外露部分的末端。
根据所述的医用鼻胃管,还包括卡槽,其设置于所述外露部分的末端;
所述卡槽包括卡板以及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卡板连接;所述卡板呈板状;
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外露部分相适配,其卡于所述外露部分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槽的底侧面设置有第二黏合层。
根据所述的医用鼻胃管,所述第二黏合层为黏合胶。
根据所述的医用鼻胃管,还包括鼻头固定装置,其套设于所述置入部分的末端的外表面,并且所述鼻头固定装置的横截面的宽度大于鼻孔的宽度。
根据所述的医用鼻胃管,所述鼻头固定装置的顶面为弧面,所述弧面与所述置入部分的顶部相贴合;所述鼻头固定装置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置入部分的底侧相抵;所述鼻头固定装置的左侧面连接所述弧面的左端以及所述平面的左端;所述鼻头固定装置的右侧面连接所述弧面的右端以及所述平面的右端。
根据所述的医用鼻胃管,所述弧面的横截面弧长为所述置入部分的横截面圆周的1/3。
根据所述的医用鼻胃管,所述弧面的横截面弧长为所述置入部分的横截面圆周的1/2。
根据所述的医用鼻胃管,所述鼻头固定装置包括包围在所述置入部分的末端的外表面的圆管以及连接于所述圆管底侧的底座。
根据所述的医用鼻胃管,所述置入部分的长度为45~55厘米;
所述外露部分的长度为20~50厘米。
根据所述的医用鼻胃管,所述置入部分为硬质圆管;
所述外露部分由软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外露部分的初始形状为扁平状;
所述固定膜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固定膜呈长条状;
所述第一黏合层为黏合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6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焊接设备用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用充分搅碎的曝气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