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叶片腔体内杂物捕捉舱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10674.X | 申请日: | 2019-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9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亚男;李江波;刘梅;杨潺;姜宏业;冀亚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3D80/00 | 分类号: | F03D80/00;F03D80/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岳野 |
| 地址: | 07105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片 体内 杂物 捕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片腔体内杂物捕捉舱,包括:叶片前缘、叶片的根部平台和捕捉舱,捕捉舱设置在叶片前缘的内壁与根部平台之间,用于捕捉落入叶片腔体内的杂物;捕捉舱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防漏挡板,防漏挡板的底部两端分别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底端相连,形成有内腔,内腔靠近叶片前缘的一端为开口端,叶片腔体内的杂物通过开口端进入内腔内,以实现捕捉杂物。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捕捉到掉落入叶片内腔中的杂物,尤其是主要针对脱落的结构胶等杂物,避免了杂物对叶片内腔的磨损;只需要定期的对捕捉舱内捕捉收集到的杂物进行清理,避免了叶片因腔体内杂物产生异响而导致叶片必须即时进行排查工作,减少了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附属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叶片腔体内杂物捕捉舱。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叶片现有的结构为使用结构胶将上下壳体的前后缘区域粘接在一起,将上下壳体大梁区域与中间腹板粘接。为了保证粘接强度,粘接位置以结构胶挤出为佳,而挤出的结构胶主要靠人手工清理。
但是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位于叶片上靠近叶尖腔体较小的区域为人工清理的盲区,即便采用二次合模的工艺方案仍无法清理至少一面的挤出结构胶。在后期叶片装机运行中,叶片的腔体内仍无法避免产生以脱落的叶片挤出胶为主的杂物。一旦产生的杂物长时间的在腔体内滚动会损伤叶片内部结构,只能在后期风场叶片巡检过程中由叶片异响来判断排查,增加了工作负担,大大缩短了叶片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叶片腔体内杂物捕捉、方便清理的叶片腔体内杂物捕捉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叶片腔体内杂物捕捉舱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叶片腔体内杂物捕捉舱,包括:叶片前缘、叶片的根部平台和捕捉舱,捕捉舱设置在叶片前缘的内壁与根部平台之间,用于捕捉落入叶片腔体内的杂物;捕捉舱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防漏挡板,防漏挡板的底部两端分别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底端相连,形成有内腔,内腔靠近叶片前缘的一端为开口端,叶片腔体内的杂物通过开口端进入内腔内,以实现捕捉杂物。
进一步,第一挡板设置叶片的壳体内侧。
进一步,第二挡板设置在根部平台上。
进一步,第二挡板垂直设置在根部平台上。
进一步,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平行设置。
进一步,防漏挡板分别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呈垂直设置。
进一步,防漏挡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在叶片截圆方向上的弧度与叶片变桨的角度相匹配。
进一步,防漏挡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均为透明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叶片腔体内杂物捕捉舱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叶片上设置捕捉舱,能够有效的捕捉到掉落入叶片内腔中的杂物,尤其是主要针对脱落的结构胶等杂物,避免了杂物对叶片内腔的磨损;
2)只需要定期的对捕捉舱内捕捉收集到的杂物进行清理,避免了叶片因腔体内杂物产生异响而导致叶片必须即时进行排查工作,减少了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杂物捕捉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叶片前缘1;根部平台2;第一挡板31;第二挡板32;防漏挡板33;内腔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叶片腔体内杂物捕捉舱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未经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106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泡沫打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纺织布料均匀加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