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客车互锁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35561.3 | 申请日: | 2019-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3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赵苗苗;房坚;张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28/12 | 分类号: | B60K28/12;B60K2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黄启兵 |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车 互锁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客车互锁控制系统。该种客车互锁控制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乘客门监测装置和控制开关,乘客门监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控制开关的一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乘客门监测装置监测乘客门的开启状态并将该状态信息通过控制开关后发送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接收该状态信息并控制车辆发动机或电机,该种客车互锁控制系统还包括后舱门监测装置、驻车制动监测装置、制动气压监测装置、充电状态监测装置和高压部件监测装置。该种客车互锁控制系统可有效防止车辆处于特殊状态下便启动导致的安全问题,同时可以允许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取消部分危险性较低的互锁状态,方便挪移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客车互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关门起步控制系统中关门命令和起步命令可分别发出,整车控制器只要接收到油门信号就将信号平滑处理后发给主电机控制器,控制输出电流输出使车辆起步,而此时汽车已经起步可能乘客门由于人多拥挤还没有关上,容易致使事故的发生。在此背景下,除了对司机操作驾驶进行安全培训外,从车辆自身的控制系统进行关门起步控制显得尤为紧迫。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实用新型,申请号为CN201320305396.1,名称电动汽车用关门起步控制系统。
尽管现有技术中解决了防止车门未完全关闭车辆便启动的安全问题,但是,当车门行程机构突然损坏时,在正常行驶中或者临时停靠中的客车将无法正常行驶,进而出现突然半路停车,影响交通,或者临时停靠后无法行驶,不能返回停车场站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随时取消的客车互锁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互锁控制系统采用的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互锁控制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乘客门监测装置和控制开关,所述乘客门监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开关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乘客门监测装置监测乘客门的开启状态并将该状态信息通过所述控制开关后发送给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该状态信息并控制车辆发动机或电机。乘客门监测装置监测乘客门处于开启状态后发送电信号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进入互锁状态禁止车辆发动机或电机启动,期间可通过控制开关取消互锁状态。
所述乘客门监测装置包括乘客门开关和继电器,所述乘客门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30脚连接,所述继电器的30脚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乘客门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86脚连接,所述继电器的87a脚为所述乘客门监测装置的输出端。
所述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还连接有报警灯。触发互锁时报警灯发光提示驾驶员。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后舱门监测装置、驻车制动监测装置和制动气压监测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后舱门监测装置、驻车制动监测装置或制动气压监测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另一端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连接。同乘客门监测装置,后舱门监测装置、驻车制动监测装置和制动气压监测装置中的任意一个监测到车辆处于后舱门打开状态、驻车制动状态或制动气压低状态时,发送电信号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进入互锁状态禁止车辆发动机或电机启动,期间可通过控制开关取消互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充电状态监测装置和高压部件监测装置,所述充电状态监测装置或高压部件监测装置的输出端分别直接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连接。充电状态监测装置和高压部件监测装置监测到车辆处于充电状态或高压互锁状态时,发送电信号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进入互锁状态禁止车辆发动机或电机启动,但因为车辆充电状态或高压互锁状态下启动安全威胁较大,因此不能通过控制开关取消互锁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355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