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碎屑流地层隧道开挖施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16320.8 | 申请日: | 2019-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8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彭亮亮;王程;周懿;丁春林;孟哲玮;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9/04 | 分类号: | E21D9/04;E21D11/10;E21D11/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程毅 |
| 地址: | 512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碎屑 地层 隧道 开挖 施工 结构 | ||
1.一种碎屑流地层隧道开挖施工结构,包括隧道正洞和碎屑流体溶腔,所述隧道正洞部分穿过或完全穿过所述碎屑流体溶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释能降压洞,所述释能降压洞包括相互连通的洞身和洞主体,所述洞身与水平面呈一定坡度,所述洞主体位于所述洞身的顶端,并位于所述碎屑流体溶腔附近,将所述洞主体与所述碎屑流体溶腔连通后,能够释放所述碎屑流体溶腔的势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屑流地层隧道开挖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洞主体的宽度为3-7m,高度为4-8m;所述洞身的底端与所述隧道正洞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屑流地层隧道开挖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洞主体与所述碎屑流体溶腔相对设置,所述洞主体与所述碎屑流体溶腔的净距为3-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屑流地层隧道开挖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迂回导洞,所述迂回导洞包括主洞和至少一条支路,所述主洞的延伸路径与所述隧道正洞的延伸路径平行,且其出口与所述隧道正洞连通,所述每条支路的一端与所述主洞连通,其另一端则与碎屑流体溶腔后方的拟挖隧道正洞路径连接,从而在所述隧道正洞中形成多个工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屑流地层隧道开挖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穿越所述碎屑流体溶腔的隧道正洞部分起超前支护作用的注浆加固结构和超前管棚支护结构;所述注浆加固结构包括多个超前小导管,每个所述超前小导管与所述隧道正洞的纵向中心线呈一定外插角设置,多个所述超前小导管以一定第一环向间距插设在所述隧道正洞的同一横截面上,并形成一环;以一定轴向间距沿着所述隧道正洞的轴向设置有若干环;所述超前管棚支护结构为双层支护结构,包括第一层支护结构和第二层支护结构,所述第一层支护结构和第二层支护结构中分别包括多个长管棚,每个所述长管棚与隧道正洞的轴向呈一定角度,多个所述长管棚以一定第二环向间距布设在所述隧道正洞的外轮廓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碎屑流地层隧道开挖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环中的所述超前小导管布设在所述隧道正洞的纵向中心线左侧47°和右侧93°范围内,同一环中包括16个所述超前小导管,所述第一环向间距为1.2m,所述轴向间距为2m,沿着所述隧道正洞的轴向设置有18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碎屑流地层隧道开挖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小导管为钢花管,所述钢花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注浆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碎屑流地层隧道开挖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支护结构中的多个所述长管棚布设在与所述隧道正洞距离0.25m的外轮廓线上;所述第二层支护结构中的多个所述长管棚布设在与所述隧道正洞距离0.5m的外轮廓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碎屑流地层隧道开挖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小导管的外插角为45°,所述长管棚的外插角大于或等于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未经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63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