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旧磷酸铁锂选择性氧化-还原再生的方法、再生磷酸铁锂和锂离子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51921.4 | 申请日: | 201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6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岳海峰;贺雪琴;黄友元;杨才德;杨顺毅;席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锂源(深圳)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H01M4/58;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磷酸 选择性 氧化 还原 再生 方法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废旧磷酸铁锂选择性氧化‑还原再生的方法、再生磷酸铁锂和锂离子电池。所述方法包括:1)在通有温和氧化性气体的条件下,对废旧磷酸铁锂进行一次烧结;2)分离出磷酸铁锂粉料;3)采用锂源和碳源,通过二次烧结的方式,对磷酸铁锂粉料进行补锂、补碳和组成调控,得到再生磷酸铁锂;其中,步骤1)所述温和氧化性气体为:水蒸气、CO2气体、或二者的混合气体。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制备得到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其电化学性能特征表现为具有极好的常温和高温循环性能、压实密度较高,同时该材料还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废旧磷酸铁锂选择性氧化-还原再生的方法、再生磷酸铁锂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自2019年起我国已逐步进入大规模磷酸铁锂电池退役阶段,如处置不当,则会造成严重污染,导致新能源材料由“绿色”变为“黑色”。LiFePO4自身结构较为稳定,长循环退役后通过适当的补锂、包覆碳修复等技术,可相当程度地恢复其电化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再生价值。再生LFP尽管能量密度不高,但其具有低成本、长循环性能、热稳定性高、货源充足等特点,可大规模用于储能领域。
目前废旧LFP直接再生利用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主要工艺流程可总结归纳为:电池拆解、极片分拣→废旧LFP从极片剥离→成分及粒度调控→烧结修复。
材料剥离是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从成分调控的宏观角度看,相当于从废旧极片中提取较高纯度的LiFePO4。这其中涉及2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实现较高的剥离率,二是如何避免分离提取过程中Al粉等杂质异物的引入。针对以上问题,相关研究者们分别开发了干法热处理路线和湿法浸泡路线。干法热处理是依据粘结剂PVDF与铝箔的熔点不同而开发,如CN110085939A公开了一种在360℃~490℃之间保温时只有PVDF熔融热解失去粘结剂效力,待冷却降温后经过振动筛分等方式即可剥离LFP。湿法浸泡则又分为无机碱性溶液溶解铝箔(如公开专利CN109179358A)和有机溶剂溶解PVDF(如公开专利CN109626350A)两类方法。然而,以上方法从实验室转化至中试量产时,尚存在若干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有:火法路线中,少数极片因电解液未清理干净而致使铝箔粉化烧毁,不可避免地在后续剥离过程中引入了铝粉异物;而某些经过压实的极片,因材料颗粒已嵌入至铝箔中而无法完全剥离;同时具有共性的问题是经过匀浆添加的SP、PVDF在煅烧后会有残留碳,导致再生LFP碳含量明显过剩。这都带来了量产时剥离率和异物管控方面的问题。湿法路线中,碱性溶液湿法剥离路线则需消耗大量碱性试剂且剥离LFP需多次清洗产生大量废水;有机溶剂法的研究报道中液固比高达20:1,致使有机溶剂成本过高,若再加入蒸馏回流工艺,则能耗成本又过高,依然难以实现产业化。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使粘结剂充分失效实现高效剥离,同时能够选择性氧化脱除多余残留碳,最终实现废旧LFP短流程再生的技术,已成为该领域的攻关难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旧磷酸铁锂选择性氧化-还原再生的方法、再生磷酸铁锂和锂离子电池。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再生磷酸铁锂具有成本低廉、循环性能优异、压实密度高等特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旧磷酸铁锂选择性氧化-还原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通有温和氧化性气体的条件下,对废旧磷酸铁锂进行一次烧结;
(2)从步骤(1)一次烧结所得物料中分离出磷酸铁锂粉料;
(3)采用锂源和碳源,通过二次烧结的方式,对步骤(2)分离所得磷酸铁锂粉料进行补锂、补碳和组成调控,得到再生磷酸铁锂;
步骤(1)所述温和氧化性气体为:水蒸气、CO2气体、或二者的混合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锂源(深圳)科学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锂源(深圳)科学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19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