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实时除碳节油增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45876.1 | 申请日: | 2019-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5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连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连波 |
| 主分类号: | F02M25/12 | 分类号: | F02M25/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实时 节油 装置 | ||
一种发动机高效燃烧节油技术领域的发动机实时除碳节油增程系统,包括电解液储液装置、电解制气装置、氢氧气体过滤装置、控制电源装置、引气管、发动机,电解制气装置用于把电解液中的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氧气体过滤装置用于把电解的氢气和氧气进行过滤;引气管的一端与氢氧气体过滤装置顶部相连通,引气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进气道相连通。本发明产生的氧氢混合气体经过干燥过滤后被负压抽气泵经导管输强制推送到反动机的节气门前的进气道,与空气和雾化的燃油一起被发动机的被动吸入缸体内,在活塞的压缩过程结束后,氧氢混合气体被火花塞点火点燃产生微小爆炸燃烧使得被雾化后的燃油得以燃烧更加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于燃油车高效燃烧节油技术领域的增程系统,特别是一种带有电解制气装置的发动机实时除碳节油增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汽车开始越来越普及,尽管这两年开始兴起插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但是燃油车仍然是目前的主流车型。随着车辆的增加,道路发展远远跟不上车辆数量的增长速度,从一线大城市到3、4线的县城,道路拥堵已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现象,堵车概率的增加也造成车辆长时间的低速行驶,众所周知,车辆低速行驶时由于燃油的不充分燃烧,造成发动机缸内的积碳增加,也就增加了燃油的消耗,减低了车辆的续航里程。虽然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节油产品,但是收效并不是很大,然而这些产品的使用无形中增加了车辆的使用成本。发动机缸内的大量积碳也增加了维护成本,而且化学方法处理缸内积碳,也对机体产生一定的腐蚀影响。降低了车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发动机实时除碳节油增程系统,本发明通过改善发动机缸内燃油的燃烧环境,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优化车辆行车电脑ECU的控制数据,提高空燃比,来实现节油增程的目的,由于消耗的材料只是水,所以耗材的成本几乎为零,大大降低车辆的使用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电解液储液装置、电解制气装置、氢氧气体过滤装置、恒流调频脉宽控制电源装置、导气管、引气管、紧固夹板、发动机;电解液储液装置用于存储电解液,电解液中包含水;电解制气装置用于把电解液中的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氧气体过滤装置用于把电解的氢气和氧气进行过滤;氢氧气体过滤装置的上部布置水气分离器,下部布置过滤液;恒流调频脉宽控制电源装置用于控制电解液中水的电解过程;电解制气装置、氢氧气体过滤装置分布布置在所述电解液储液装置的两侧;导气管的入口与电解液储液装置的上部相连通,导气管的出口布置在氢氧气体过滤装置下部的过滤液中;紧固夹板把电解液储液装置、电解制气装置、氢氧气体过滤装置紧固连接在一起;引气管的一端与氢氧气体过滤装置顶部的氧氢混合气体出气口相连通,引气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进气道上的氧氢混合气体进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电解液储液装置为立方体状,顶部带有注水口。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电解制气装置包括绝缘垫片、阳极电板、中性导电板、阴极电板、绝缘隔离板、散热风扇、恒流调频脉宽控制电源,阳极电板、阴极电板交叉布置在一起,绝缘隔离板布置在阳极电板、阴极电板之间;绝缘垫片、中性导电板交叉布置在阳极电板的两个导电柱,以及阴极电板的两个导电柱之间;散热风扇布置在阳极电板、阴极电板的上部,恒流调频脉宽控制电源布置在紧固夹板的一侧。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导气管单向阀、气泡石,导气管单向阀布置在导气管的中间部位,气泡石布置在过滤液中并位于导气管的出口处。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恒流调频脉宽控制电源装置包括正激式励磁变压器、电流数码显示器、电压数码显示器、频率调节钮、脉宽调节钮、调频脉宽主控模块、输入直流电源正极、电源共用接地、输出电源正极,正激式励磁变压器布置在控制电源装置的下部,调频脉宽主控模块布置在控制电源装置的中部,电流数码显示器、电压数码显示器、频率调节钮、脉宽调节钮集成在一起后布置在控制电源装置的上部,输入直流电源正极、电源共用接地、输出电源正极布置在控制电源装置的侧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连波,未经杨连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58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破条机主轴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止管材出料堵塞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