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高架声屏障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74057.5 | 申请日: | 2019-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5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良栋;廖景;熊安书;贺利工;史海欧;罗燕萍;罗辉;陈颖;余珏;马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 代理公司: | 11387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春成 |
| 地址: | 5100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声屏障 空气压力波 列车 受风面 减小 轨道交通高架 风压变化 逐渐增加 渐变 中段 指向 破坏性影响 高度渐变 空气压力 行车条件 出口端 列车风 入口端 屏体 缓解 出口 | ||
1.一种轨道交通高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包括声屏障单元,由多块所述声屏障单元依次排列设置组成声屏障段,所述声屏障段包括有入口端、中段以及出口端;
在自所述入口端指向所述中段的方向上,所述入口端的所述声屏障单元受风面面积逐渐增加;
在自所述出口端指向所述中段的方向上,所述出口端的所述声屏障单元受风面面积逐渐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高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在列车轨道同一侧设置的全部的所述声屏障单元中,所述入口端的全部所述声屏障单元中,所述声屏障单元的声屏障屏体(1)的长度相同,高度相异;
在列车轨道同一侧设置的全部的所述声屏障单元中,所述出口端的全部所述声屏障单元中,所述声屏障单元的声屏障屏体的长度相同,高度相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高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在列车轨道同一侧设置的全部的所述声屏障单元中,在自所述入口端指向所述中段的方向上,所述入口端的所述声屏障单元高度逐渐增加;在自所述出口端指向所述中段的方向上,所述出口端的所述声屏障单元高度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高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端的长度在15-30m之间;
所述出口端的长度在15-30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高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入口端、所述出口端的所述声屏障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声屏障单元之间的高度差在100mm~20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交通高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端的起点处的所述声屏障单元的设置高度在300mm~500mm;
所述出口端的终点处的所述声屏障单元的设置高度在300mm~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轨道交通高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屏障单元设有声障立柱(2),所述声障立柱设置有多个;
在列车轨道同一侧设置的全部的所述声屏障单元中,全部的所述声障立柱沿直线间隔设置,所述声屏障单元的声屏障屏体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声障立柱之间并通过所述声障立柱固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交通高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障立柱为H型钢立柱,于所述声障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盖板(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交通高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于一个所述声障立柱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盖板,所述盖板扣合于所述声障立柱的顶端,所述盖板的侧面通过铆钉与所述声障立柱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交通高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为铝合金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405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纹钢管涵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发光型交通标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