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成孔护孔一体化自动钻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9793.3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7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方可;黄万龙;朱崇利;杨力;宋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仁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7/02 | 分类号: | E21B7/02;E21B7/04;E21B3/02;E21B15/04;E21B17/00;F16F15/04 |
代理公司: | 11777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媛 |
地址: | 554300 贵州省铜仁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板 限位套筒 钻进装置 顶端设置 钻孔机构 成孔 护孔 第一液压缸 减震功能 驱动电机 限位通孔 一端设置 上表面 下表面 弹簧 塌孔 一体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成孔护孔一体化自动钻进装置,属于钻进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钻孔机构,钻孔机构包括限位套筒,限位套筒上开设有与第二支撑板相对应的限位通孔,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与限位套筒相对应的第一液压缸,所述限位套筒的顶端设置有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弹簧,第三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使用时不仅具有良好的减震功能,而且还可以有效防止塌孔的发生,成孔护孔同步进行,从而使钻进装置的效率更高,进而提升用户对钻进装置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钻进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成孔护孔一体化自动钻进装置。
背景技术
钻探技术是取得地下实物资料、验证地下信息推断与解释、最终圈定矿体、计算储量、评估品位唯一的技术手段,是实现取得宏观影响大成果的重要技术支撑。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9129548U)公开了一种深孔钻进装置,包括大直径钻头、钻杆连接件、减振装置和轻质小直径钻杆,大直径钻头置于顶端用于钻孔,大直径钻头和轻质小直径钻杆之间螺纹连接,钻杆连接件置于轻质小直径钻杆之间可以将其连成一个整体,在适当位置,减振装置替代部分钻杆连接件置于轻质小直径钻杆之间。
然而该钻进装置由于缺少护孔功能,导致钻进装置在使用时很容易发生塌孔现象,影响用户对钻进装置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成孔护孔一体化自动钻进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成孔护孔一体化自动钻进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钻孔机构,钻孔机构包括限位套筒,限位套筒上开设有与第二支撑板相对应的限位通孔,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与限位套筒相对应的第一液压缸,所述限位套筒的顶端设置有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弹簧,第三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钻杆,钻杆上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设置有钻头,第三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防护管,驱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与防护管相对应的安装座,安装座与驱动电机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四支撑板相对应的限位杆,限位杆的底端与第三支撑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上表面两端设置有与限位杆相对应的限位管,限位管的底端与第四支撑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件为“L”形结构,连接件的顶端与驱动电机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底端与安装座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管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防护管的顶端与安装座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二支撑板相对应的第二液压缸,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二液压缸相对应的限位座,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油泵,油泵与第二液压缸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输油管,油泵与第一液压缸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输油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地轮,地轮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使用时不仅具有良好的减震功能,而且还可以有效防止塌孔的发生,成孔护孔同步进行,从而使钻进装置的效率更高,进而提升用户对钻进装置的使用体验,此外,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钻进装置的钻孔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钻进装置的加工精度更高,而且本装置移动较为方便,值得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仁学院,未经铜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9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