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醇燃料舷外机双涡轮增压闭环控制高效净化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41576.3 | 申请日: | 2019-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1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钢;黄鼎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钢 |
| 主分类号: | F01N3/04 | 分类号: | F01N3/04;F01N3/20;F02B37/04;F02M25/08;F01N11/00;F02P5/04 |
| 代理公司: | 12201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杜文茹 |
| 地址: | 300381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舷外机 排气主管 废气涡轮增压装置 甲醇燃料 进气岐管 排气通道 废气 进气口 角度自动调整装置 水上装置壳体 水下装置壳体 再利用装置 闭环控制 点火机构 点火正时 电动涡轮 高效净化 生态环境 水上装置 增压装置 净化 出气端 排气口 气缸盖 闪蒸气 双涡轮 填充体 增压 进气 排出 催化 连通 噪声 水体 体内 出口 | ||
1.一种甲醇燃料舷外机双涡轮增压闭环控制高效净化系统,包括上下固定连接且连通的舷外机水上装置壳体(1)和舷外机水下装置壳体(2),所述舷外机水上装置壳体(1)内设置有N缸内燃机(3),连接在N缸内燃机(3)的气缸盖排气口(4)上的排气主管(5),以及连接在所述N缸内燃机(3)的进气端的进气岐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主管(5)的出气端通过废气涡轮增压装置(6)连接排气通道(8),用于将N缸内燃机(3)所排出的废气和噪声排入到水下,所述的排气主管(5)和排气通道(8)内均设置有净化催化填充体,所述进气岐管(7)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废气涡轮增压装置(6)、电动涡轮增压装置(9)和甲醇燃料闪蒸气净化再利用装置(10)的各出口相连的四个进气口,所述N缸内燃机(3)的点火机构连接点火正时角度自动调整装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醇燃料舷外机双涡轮增压闭环控制高效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主管(5)的进气口(5.2)的一侧设置有与内部相连通的安装孔(5.1),所述安装孔(5.1)上安装有用于监测尾气排放中氧偏值的氧传感器(18),所述氧传感器(18)的信号输出端连接ECU信号采集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醇燃料舷外机双涡轮增压闭环控制高效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外部空气通过电动涡轮增压装置(9)的入口(9.1)进入电动涡轮增压装置(9)增压后,经电动涡轮增压装置(9)的出口(9.2)进入所述进气岐管(7)的第一进气口(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醇燃料舷外机双涡轮增压闭环控制高效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涡轮增压装置(6)的空气进气口(6.3)进入的空气经过从废气涡轮增压装置(6)的废气入口(6.1)进入的N缸内燃机(3)排出的废气驱动的压缩机叶轮(6.5)压缩后,进入与废气涡轮增压装置(6)的压缩空气出气口(6.4)相连的压缩空气管路(17),所述压缩空气管路(17)的排出口连接所述进气岐管(7)的第二进气口(7.2),从而将压缩空气送入进气岐管(7),作功后的废气通过废气涡轮增压装置(6)的废气出口(6.2)进入排气通道(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醇燃料舷外机双涡轮增压闭环控制高效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管路(17)上设置有冷却装置(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醇燃料舷外机双涡轮增压闭环控制高效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通道(8)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排气导管(12)、位于润滑油油槽(14)内的排气岐管(13)、位于润滑油油槽(14)下面的消音器(15)以及贯穿到舷外机水下装置壳体(2)外部的浸水排气管(16),其中,所述的排气导管(12)的入口连接所述废气涡轮增压装置(6)的废气出口(6.2),所述废气涡轮增压装置(6)的废气入口(6.1)连接所述排气主管(5)的出口,从而将四缸内燃机(3)所排出的废气对废气涡轮增压装置(6)作工后排入到水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醇燃料舷外机双涡轮增压闭环控制高效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主管(5)、排气导管(12)、排气岐管(13)、润滑油油槽(14)和消音器(15)这5个部件中的3个以上的部件在内部设置有净化催化填充体(26),所述的净化催化填充体(26)是微孔陶瓷芯或金属网芯或钢丝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钢,未经李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157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