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助飞式水声对抗器材落点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47370.7 | 申请日: | 2019-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4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遥沛;黎阳;曾翔;孟华;梁民赞;潘鸿飞;张仪;李杰;肖军;陈宝柱;彭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91388部队 |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B64C39/02 |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专利中心 43102 | 代理人: | 冯青 |
| 地址: | 52402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飞式水声 对抗 器材 落点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助飞式水声对抗器材落点的方法。针对助飞式水声对抗器材实际落点测量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一种利用无人机,并在试验前判断无人机能否参试、位何处待命进行落点测量的方法。为类似鱼雷噪声模拟器等的定位的试验或任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助飞式水声对抗器材落点测量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无人机测量助飞式水声对抗器材落点的方法,解决助飞式水声对抗器材落点准确度试验中器材实际入水点难以测量的问题,使得在落点准确度试验前即可选判合适无人机型并给出其测试待命点。
背景技术
助飞式水声对抗器材是海军舰艇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对来袭鱼雷进行对抗的重要武器装备,准确把握装备性能及特点是使用装备的前提条件。而落点准确度是衡量其性能指标的关键参数之一。在落点准确度试验实际组织实施过程中,由于发射参数是预先设定好的,因此只需获取其实际落点位置数据,即可计算出其落点误差半径。但目前在测量其实际入水点位置时存在测量精度不高、测量不及时、测量方式不便捷等问题。助飞式水声对抗器材的基本工作流程一般是:预设发射参数,助飞器材点火出管,到达预定时间(或距离)后分离,火箭部惯性落水,声学分机打开降落伞,减速入水后发声工作。因此,在落点准确度试验中,试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及时、准确地获取对抗器材的实际入水点。而目前实际入水点这一数据的采集方式主要有水声定位法、遥测定位法和快艇定位法。水声定位法由于需要提前布放水听器阵,无疑会增加组织实施的复杂度和操作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试验要求:必须合理布放水听器阵,否则一旦器材落到定位区域外,则很有可能导致数据无法获取,甚至试验失败。而遥测定位法由于在被试品上附加了额外的遥测定位设备,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被试品的状态和配重,而基于此亦将影响器材的飞行特性和实际落点,但目前又无有效及合理地评估此操作对试验具体影响的方法,故其在使用上存在局限。快艇定位法由于需要人工近距离介入,首先在操作实施方面有安全风险,存在器材击中快艇的可能;其次,其对海洋环境要求较高,当试验区域海况较差、风速或流速较大时,高度机动的快艇将面对更多未知与困难;最后,由于器材在海上目标过小,搜寻难度较大,从器材实际入水至快艇赶到,这段时间可能其位置改变较多,且存在快艇无法及时找到器材,导致数据无法获取的情况。
发明内容
综上,针对助飞式水声对抗器材落点准确度试验中器材实际入水点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无人机,并在试验前判断无人机能否参试、位何处待命进行落点测量的方法。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是助飞式水声对抗器材落点准确度在试验中实际入水点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无人机测量对抗器材实际落点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无人机最大抗风性能
获取试验环境数据,若试验海区阵风风速不大于无人机设计最大抗风风速,则可以使用该无人机参与测量,反之则不建议使用无人机参与试验;
(2)判断是否配置无人机辅助船,并选择合适待命点
试验过程中若无可供无人机起降的辅助船只,则无人机只能在器材发射船待命,若有辅助船只,则建议无人机选择安全区待命点或试验区待命点;
(3)计算三种待命点下的无人机滞空时间预留系数,并淘汰滞空时间预留系数小于1的待命点
(4)计算并比较三种待命点下无人机的最低接近速度和最低控制距离
1)最低接近速度;
2)最低控制距离。
本发明针对助飞式水声对抗器材实际落点测量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一种利用无人机测量对抗器材实际落点的方法,并规划了根据实际海况及不同待命点选择符合要求的无人机的流程方法,并将其功能软件化。为类似鱼雷噪声模拟器等的定位的试验或任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无人机安全区待命点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1388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91388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73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