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强化氧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54317.2 | 申请日: | 2019-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4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柯凡;刁飞;潘继征;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泽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C02F1/52;C02F103/06;C02F101/1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周锦全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渗滤液 过氧化钙 臭氧 水体 白云石 大分子有机物 小分子有机物 羟基磷酸钙 氨氮降解 臭氧曝气 二次污染 工艺处理 氢氧化钙 深度处理 除氨氮 处理量 低水平 磷酸根 水反应 有效地 氨氮 降解 难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强化氧化方法,利用过氧化钙与臭氧的协同作用,能够将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降解,同时由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得到氢氧化钙,能够与垃圾渗滤液中的磷酸根形成难溶的羟基磷酸钙,该工艺处理速度快,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过氧化钙与臭氧的协同作用还能够有效地将CODCr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为小分子有机物,使垃圾渗滤液B/C比由原来的0.03‑0.16提高至0.3‑0.6,有利于后续的深度处理;采用白云石与过氧化钙混合后加入水体再进行臭氧曝气的方案,能够在兼顾除氨氮以及磷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本发明方法可靠,成本较低,设备占地小,处理量大,能够初步降低垃圾渗滤液的CODCr以及迅速将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和磷降到较低水平,适宜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强化氧化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再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
由于垃圾渗滤液在形成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垃圾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垃圾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
一般来说,其pH值在4-9之间,CODCr约在2000-62000mg/L的范围内,氨氮的浓度约在100-5000mg/L的范围内,磷的含量约在20-500mg/L的范围内,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生物法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以及二者的结合,好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池、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和滴滤池等,厌氧处理包括上向流污泥床、厌氧固定化生物反应器、混合反应器及厌氧稳定塘等,生物法需要占用较大的场地,设备较多,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只适用于处理大量的污水,工艺的灵活性低,存在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初步处理,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强化氧化方法,用于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将垃圾渗滤液投入曝气池,向曝气池中加入过氧化钙,用量为每升水1-5g过氧化钙;
(2)使用纯氧发生机制作纯氧,将纯氧发生机制出的纯氧作为臭氧发生机的氧气源,制出臭氧;
(3)将臭氧发生机制得的臭氧通入所述水体的曝气池中进行曝气。
进一步地,所述臭氧发生机的的发生速率为56L/h/m3。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的时间为30-90min。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渗滤液的强化氧化方法还包括步骤:(4)臭氧曝气结束后将处理后的水体稍作静置。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渗滤液的强化氧化方法还包括步骤:(4)臭氧曝气结束后关闭臭氧发生机向曝气池通入氧气稍作曝气。
进一步地,在水体中投入过氧化钙的同时,还向水体中投入等量的白云石。
本方案中,垃圾渗滤液的CODCr去除率为30%以上,氨氮的去除率为60%以上,磷的去除率为85%以上。
本发明的方案相比生物法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方面占地面积小,设备小,投入低,工艺简单,人力成本较小,另一方面,由于其处理速度快,对于无论是大量的污水还是少量的污水均能够灵活处理,适用性广,能够克服生物法的固有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泽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泽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43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