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废弃的FCC催化剂中富集回收稀土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75544.4 | 申请日: | 2019-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5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何玲;方中心;孙卫民;李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5C1/22 | 分类号: | C25C1/22 |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富集 废弃 回收 稀土 氯化稀土料液 氨基乙酸 柠檬酸钠 稀土元素 电沉积 浸出液 氯化铵 配位体 铈元素 冲剂 母液 沉积 | ||
一种从废弃的FCC催化剂中富集回收稀土的方法,其步骤为:以所述氨基乙酸和柠檬酸钠、氯化铵分别为配位体和缓冲剂,将含有镧、铈元素的pH值范围3~6的废弃FCC催化剂浸出液为电沉积的母液,也就是氯化稀土料液为待富集溶液,再用电沉积的方法富集回收稀土元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元素的回收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从FCC催化剂废料中富集回收稀土的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从废弃FCC催化剂中回收稀土元素的主流工艺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1)沉淀分离法:分离稀土主是借助沉淀剂通过多次的沉淀反应,将各个物质的性质差异放大,从而实现稀土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分离及进一步的稀土元素之间的各自分离。沉淀分离法中有代表性的有:草酸沉淀法、氢氧化物沉淀法碳酸沉淀法和氟化物沉淀法;(2)溶剂萃取法:又称液-液萃取,稀土是利用稀土元素和其他元素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使得从而实现稀土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分离及进一步的稀土元素之间的各自分离、溶剂萃取法中有代表性的有中性络合萃取、阳离子交换萃取有机羧酸萃取等(3)离子交换法:当液相中的稀土离子较为离子交换固体所喜好时,便会被离子交换固体吸附,为维持水溶液的电中性,所以离子交换固体必须释出等价离子回溶液中。以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主要用于分离单一稀土、高纯稀土中的稀土杂质、混合稀土的分组等方面。
虽然以上三种方法都各有所长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的缺陷,如化学沉淀的方法,沉淀剂的用量较大,而且多为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的危害,并且沉淀完成后,沉淀过滤分离困难,滤液难以处理;有机溶剂萃取易发生乳化现象,操作复杂且会消耗大量有机溶剂;离子交换法则离子制备难度较大,且不可反复使用,分离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废弃的FCC催化剂中富集回收稀土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从废弃的FCC催化剂中富集回收稀土的方法,其步骤为:以所述氨基乙酸和柠檬酸钠、氯化铵分别为配位体和缓冲剂,将含有镧、铈元素的pH值范围3 ~ 6的废弃FCC催化剂浸出液为电沉积的母液,也就是氯化稀土料液为待富集溶液,再用电沉积的方法富集回收稀土元素。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降低了沉淀剂的用量,降低了对人体和环境有的危害,提高了分离效率,降低回收分离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是回收工艺流程图,图2 是实施例2的“沉积电位—时间“曲线,图 3是实施例2的电沉积富集产物能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从废弃的FCC催化剂中富集回收稀土的方法,其步骤为:以所述氨基乙酸和柠檬酸钠、氯化铵分别为配位体和缓冲剂,将含有镧、铈元素的pH值范围3 ~ 6的废弃FCC催化剂浸出液为电沉积的母液,也就是氯化稀土料液为待富集溶液,再用电沉积的方法富集回收稀土元素。
本发明的从废弃的FCC催化剂中富集回收稀土的方法,如图1所示,其步骤为:
(1)将废弃的FCC催化剂在特定设备中灼烧,以除去废料中的有机物及表面的碳元素;
(2)将所述灼烧好的含有稀土元素的FCC废料机械活化,以此来提高晶体结构的破坏程度;
(3)将所述机械活化好的含镧、铈的FCC废料粉末称取1.0 g ~ 2.0 g,采用酸性试剂1按液固比L:S=15 ~ 20,对所含稀土元素浸出,FCC粉末与试剂1按既定计算值加入烧杯中;
(4)用优质保鲜膜将该烧杯双层密封,再将其置于恒温设备中处理预设时间;
(5)将所得浸出液静置冷却至室温,再经离心后取上清液;
(6)将所得上清液取20 ml,分别加入药品1超声搅拌溶解,接着加入试剂2和试剂3置于烧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55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