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48778.5 | 申请日: | 2018-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5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严立峰;孙小敬;张齐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讯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13/16 | 分类号: | G08B13/16;G08B13/19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发生器 防护层 红外线接收器 探测器主机 空间隔断 上端侧壁 内层 智能视频分析系统 报警装置 感应电缆 生物电场 振动感应 周界报警 电连接 电缆 本实用新型 烟雾发生器 两层防护 上部侧面 相对面 准确率 立柱 两层 警报 防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包括探测器主机、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振动感应电缆和空间隔断结构,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和振动感应电缆均电连接于探测器主机且均设置于空间隔断结构上,空间隔断结构包括两层的防护层和设置于两层防护层之间的立柱,内层的防护层上端侧壁设置有红外线发生器,红外线发生器的相对面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接收器对应红外线发生器设置于内层的防护层上端侧壁,红外线发生器与红外线接收器位于同一高度且均电连接于探测器主机,内层的防护层上端侧壁的中上部侧面设置有烟雾发生器,解决了报警装置中存在的上空防护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报警装置的警报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周界报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周界报警,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和抢劫等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和报警。周界报警的目的在于建立封闭式小区,加强出入口管理,同时防范非法翻越围墙或栅栏。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周边警戒系统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对射类,包括主动红外对射系统、微波对射系统等,主要利用主动红外光、微波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微波,探测区域内移动物体的变化。二是地埋类,包括地埋式泄露电缆探测系统、地埋式压力水管探测系统、地音探测系统等,主要利用埋入地下的泄露电缆、压力水管、地音探测器等,探测进入布防区域的物体。三是挂网类,包括振动电缆(光缆)、电子围栏等,主要利用悬挂在铁丝网上的电缆、光缆的振动,产生报警信号,从而探测攀爬围网的入侵者。上述三类周边警戒报警系统单独使用时,均存在误报率高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准确率较高的复合型报警装置。
以实用新型公开号为CN206564007U所示的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为例,包括探测器主机、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和振动感应电缆,其中,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和振动感应电缆均向探测器主机传送报警信号,探测器主机对接收到的报警信号进行处理以确定是否发出报警信号,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和振动感应电缆布设在空间隔断结构上。其中,探测器主机在接收到智能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以及振动感应电缆发出的报警信号后,对接收到的报警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当接收到智能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以及振动感应电缆任一发出的断线报警信号,或者同时接收到智能分析系统发出的入侵报警信号、生物电场感应电缆发出的电场变化报警信号以及振动感应电缆发出的振动报警信号,探测器主机判定报警成立发出报警信号。
但是在上述装置中,由于周界报警装置并未涉及被保护地区的上方区域,使得非法入侵的物体可以通过未设安保的上空进入设防区域,且若非法入侵的物体是飞行器等一些机械物体而非生物本体,只引起振动感应电缆发出入侵报警信号,不足以引起探测器主机发出报警信号,从而使得设防效果降低和造成设防区域的不必要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包括探测器主机、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振动感应电缆和空间隔断结构,所述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和振动感应电缆均电连接于探测器主机且均设置于空间隔断结构上,所述空间隔断结构包括防护层和支撑防护层的立柱,所述防护层设置有两层,所述立柱设置于两层防护层之间,所述内层的防护层上端侧壁设置有红外线发生器,所述红外线发生器的相对面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对应红外线发生器设置于内层的防护层上端侧壁,所述红外线发生器与红外线接收器位于同一高度且均电连接于探测器主机,所述内层的防护层上端侧壁的中上部侧面设置有烟雾发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讯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讯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487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电缆防盗报警装置、系统
- 下一篇:电子围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