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钢与高分子材料组合模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21914.8 | 申请日: | 2018-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6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艾迪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21/82 | 分类号: | B28B21/82 |
| 代理公司: | 32206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进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侧板 高分子材料 加劲板 上面板 端板 大端 吊装耳板 组合模板 大面板 下面板 右侧板 左侧板 预制钢筋混凝土梁 本实用新型 高抗冲击性 化学稳定性 耐低温性能 高耐磨性 设计结构 限定装置 限位装置 柱构件 装配式 圆孔 焊接 无毒 清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钢与高分子材料组合模板,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两端通过端板连接,所述侧板由大面板、上面板、下面板、两头板以及加劲板组成,所述大面板、两头板用高分子材料胶或焊接的方式与上面板、下面板、加劲板形成整体,所述上面板在加劲板的两侧开设用于固定吊装耳板和限定装置板的圆孔,所述端板由大端面板和固设在大端面板上的四个面板组成。该设计结构简单清晰,通过将侧板、端板、吊装耳板以及限位装置采用高分子材料,原料无味、无毒,制得的组合模板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优良的化学稳定性、高抗冲击性以及高耐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钢与高分子材料组合模板。
背景技术
面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和劳动力的日益匮乏建筑业亟待转型升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模板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施工周转材料,建筑模板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与工程质量、造价息息相关。
传统的模板体系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采用木模体系,其不耐水、易变形、周转次数很低,实施过程中施工现场凌乱,使用完成后无回收价值,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2、采用钢模板体系,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且回收期长,实际使用过程中自重大、移动安装不变,施工成本高、操作难度大;3、在装配式建筑构件中,存在钢模板体量大、生产周期长、投资额大、项目风险加大的问题;4、建筑业劳务费用大幅度上涨,熟练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因此,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相关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钢与高分子材料组合模板,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模板体系存在的以下问题:1、由于采用木模体系,其不耐水、易变形、周转次数很低,实施过程中施工现场凌乱,使用完成后无回收价值,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2、采用钢模板体系,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且回收期长,实际使用过程中自重大、移动安装不变,施工成本高、操作难度大;3、在装配式建筑构件中,存在钢模板体量大、生产周期长、投资额大、项目风险加大的问题;4、建筑业劳务费用大幅度上涨,熟练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钢与高分子材料组合模板,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两端通过螺栓孔与端板连接,所述侧板由大面板、上面板、下面板、两头板以及加劲板组成,所述大面板、两头板用高分子材料胶或焊接的方式与上面板、下面板、加劲板形成整体,所述上面板在加劲板的两侧开设用于固定吊装耳板和限定装置板的圆孔,所述端板由大端面板和固设在大端面板上的四个面板组成,所述大端面板上设有钢筋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均开设有榫眼,所述加劲板上设有与榫眼相配合的榫头,所述榫头插入榫眼完成加劲板和上下面板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加劲板与上面板、下面板之间的连接采用胶或焊接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底板包括大底面板以及固设在大底面板上的四个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底板和侧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整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侧板上设有若干吊装耳板和限位装置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限位装置板设计为L型钢板,其安装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相对的位置上,所述L型钢板的一侧开设U型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端板上设有吊装耳板,所述吊装耳板与端板之间通过固定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端板的四个面板为上端面板、下端面板、左端面板和右端面板,所述左端面板和右端面板与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处设有螺栓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艾迪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艾迪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19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离心机
- 下一篇:一种轨枕套管的自动装配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