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测单元与传感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83024.2 | 申请日: | 2018-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7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奕彤;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碳云智能数字生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电极 输入电极 感测单元 基材 传感器组件 电性连接 导通 本实用新型 便于携带 实时监测 同侧表面 心脏活动 信号输出 信号输入 另侧 | ||
一种感测单元,包括基材、第一输入电极、第二输入电极、第一输出电极与第二输出电极,所述第一输入电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均导通于所述基材的同侧表面而实现信号输入,所述第一输出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电极均导通于所述基材的另侧表面而实现信号输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感测单元与传感器组件具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可实现对心脏活动的长期实时监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感测单元与传感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人体的健康参数进行日常监测,获取必要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人体进行调节或治疗,已成为现代健康生活的重要手段。
其中,心脏作为人体血液循环的中枢,是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疾病没有单一的特异性状,病发十分突然而致死率高,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心脏进行日常长期监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观察,是预防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目前,对心脏的监测主要通过心电图实现。传统监测中,心电图需要通过医疗机构的心电图机进行检测。心电图机体积庞大,无法实现实时监测。同时,通过心电图机得到的心电图属于静息心电图,无法反映人体在活动状态下(尤其是运动状态下)的心脏活动信息,难以适应日常长期监测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测单元与传感器组件,具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可实现对心脏活动的长期实时监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感测单元,包括基材、第一输入电极、第二输入电极、第一输出电极与第二输出电极,所述第一输入电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均导通于所述基材的同侧表面而实现信号输入,所述第一输出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电极均导通于所述基材的另侧表面而实现信号输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基材包括相互叠合的输入侧绝缘层与输出侧绝缘层,所述输入侧绝缘层与所述输出侧绝缘层之间设置所述所述第一输入电极、所述第二输入电极、第一输出电极、所述第二输出电极,所述输入侧绝缘层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电极、所述第二输入电极对位设置的输入侧导电过孔,所述输出侧绝缘层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电极、所述第二输出电极对位设置的输出侧导电过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侧导电过孔由导电封装件实现封装,所述导电封装件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输入电极或第二输入电极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出侧导电过孔由导电封装件实现封装,所述导电封装件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输出电极或第二输出电极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封装件为导电凝胶或导电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侧绝缘层具有粘附能力而用于粘附于感测对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基材的分布平面,所述第一输出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包括基体层,所述基体层一侧表面设置所述第一输入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所述基体层另一侧表面设置所述第一输出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电极,所述第一输出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电极分别贯通所述基体层的两侧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体层一侧表面具有导电金属层,所述导电金属层分别用于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电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电极、所述第二输入电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碳云智能数字生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碳云智能数字生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3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