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屏蔽、阻燃尼龙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33243.9 | 申请日: | 2018-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4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费彬;蒋超杰;范继贤;吴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77/02;C08L91/06;C08K13/02;C08K5/3492;C08K3/22;C08K3/04;C08K3/3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屏蔽 阻燃 尼龙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阻燃尼龙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由尼龙40‑80份,加工助剂0.4‑1.6份,阻燃剂6‑16份,填料20‑60份,经混合、挤出造粒制备而成。所述阻燃剂是由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与氢氧化铝按质量比为(3‑4):1复配而成。本发明通过添加填料来实现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并通过加入阻燃剂,实现材料阻燃性能的同时还使填料分散更加均匀,增加电磁屏蔽效果;相比现有的金属材料密度更低,相比现有的高分子电磁波屏蔽材料阻燃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阻燃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器件如通讯设备、个人数码产品等的广泛应用,电磁辐射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干扰不仅影响到电子产品的性能实现,而且由此而引起的电磁污染会对人类和其它生物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电磁屏蔽材料多用金属材料制成,其密度高,加工困难大。所以高分子屏蔽材料由于质轻、易加工、耐腐蚀等优点而成为研究趋势,目前用于高分子屏蔽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表层导电类高分子屏蔽材料,其主要通过电镀、喷涂、涂覆、贴附及熔射等技术在聚合物基体上形成导电层,从而达到屏蔽电磁波的目的;另一种是填充复合类高分子屏蔽材料,主要是通过向聚合物基体中添加不同的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填充,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导电高分子等,使材料具有电磁屏蔽性能。但目前填充物填充量大,难以实现材料的阻燃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阻燃尼龙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材料成本低、密度低、电磁屏蔽效果好、阻燃效果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磁屏蔽、阻燃尼龙材料,其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制备而成:
所述阻燃剂是由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与氢氧化铝按质量比为(3-4):1复配而成。
进一步方案,所述尼龙包括PA66、PA6;其中PA66在275℃/0.325kg条件下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不低于25g/10min,PA6在230℃/2.16kg条件下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不低于40g/10min。
所述加工助剂为抗氧剂和润滑剂。
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与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复配;所述润滑剂选自季戊四醇硬脂酸酯、褐煤蜡中的一种。
所述填料是由碳黑与碳化硅按质量1:(2-2.5)复配而成,其中碳黑与碳化硅的粒径目数不低于5000目。
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上述一种电磁屏蔽、阻燃尼龙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尼龙于120℃下鼓风干燥3-5小时;然后按重量配比称取干燥好的尼龙40-50份、加工助剂0.2-1.6份、阻燃剂6-16份、填料20-60份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经挤出、造粒得复合材料。
本发明特别选择PA66在275℃/0.325kg条件下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不低于25g/10min,PA6在230℃/2.16kg条件下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不低于40g/10min。其目的是避免添加阻燃剂、填料后复合材料的黏度太大,导致其无法加工。
本发明中阻燃剂选择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与氢氧化铝进行复配,其中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不仅具有良好阻燃作用,还具有优良的润滑作用,可以使材料中填料充分润滑、分散均匀,避免团聚,提高材料的电磁屏蔽效果。而氢氧化铝的吸热量大,其与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复配可以提高阻燃效果。同时添加适量的氢氧化铝还可以减少颗粒之间的磁作用,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3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