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潜水器的深海水下对接/分离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17119.3 | 申请日: | 201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4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朱宝彤;任宝祥;许以军;刘健;石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523;H01R13/62;H01R13/717;H01R13/66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巨智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潜水 深海 水下 对接 分离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潜水器的深海水下对接/分离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基站框架和潜水器框架,照明灯、导向口、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座设置于所述基站框架上;摄像头、电磁铁、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头设置于所述潜水器框架上,且与所述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座对应设置;方法包括潜水器靠近基站,开启照明灯和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对照明灯进行定位;直线电机转动推动推杆,电磁铁通电;当电磁铁与对应的导向口接近时,自动吸合,通过直线电机转动拉回推杆,使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头与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座相对移动,直至连接紧固,关闭照明灯和摄像头。本发明占用的尺寸空间小,可以收缩至潜水器内部,减小潜水器航行阻力,大大提高潜水器的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水器的深海水下对接/分离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潜水器的深海水下对接/分离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科学的不断发展,对深海探测的探测效率提出新的要求,水下对接/分离技术的出现,使得潜水器无需重复下水出水,即可实现能源补给、数据传输、使命任务规划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深海探测效率,因此水下对接/分离技术在深海探测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水下对接/分离以笼式最为普遍,对接基站为喇叭口的笼式结构,潜水器通过通讯技术航行至喇叭口内部,并通过基站端相关定位/限位装置实现潜水器与基站的对接操作,分离操作按照水下对接相反的过程实现;
但笼式的水下对接/分离占用了较大基站端尺寸空间,且基站端相关定位/限位装置操作流程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研制尺寸相当、操作复杂程度低的水下对接/分离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潜水器的深海水下对接/分离装置及方法,解决对接过程复杂,占用基站端空间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潜水器的深海水下对接/分离装置,包括设置于基站端的基站框架以及设置于潜水器端的潜水器框架,
所述基站框架,包括对接侧和非对接侧,且在基站框架上至少设置两个导向口安装孔;
导向口,为凹面结构,且设置于所述基站框架的对接侧;
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座,设置于所述基站框架的对接侧;
所述潜水器框架,包括对接侧和非对接侧,且在潜水器框架对应导向口安装孔的位置设置通孔;
电磁铁,为与导向口配合的凸面结构,设置于所述潜水器框架的对接侧,且设置于贯穿通孔的推杆的一端,推杆的另一端通过丝母与丝杆连接,推杆设置于滑轨上,且与滑轨滑动配合,电机输出端与丝杠连接,使推杆可在贯穿通孔方向移动;
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头,设置于所述潜水器框架的对接侧,且与所述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座对应设置;
摄像头,设置于所述潜水器框架的对接侧;
照明灯,设置于所述基站框架的对接侧。
所述导向口至少为两个,且通过对接支持杆固定于基站框架上的导向口安装孔。
所述凹面结构为喇叭口结构,所述凸面结构为平顶锥形结构。
所述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头通过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头支撑架与所述基站框架固定;所述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座通过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座支撑架与潜水器框架固定。
所述摄像头至少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水下插拔连接器插头所在中轴线的两侧,用于双目视频定位。
所述照明灯至少为3个,且呈三角形排布,其中心与水下插拔连接插座的中心重合。
所述推杆为中空结构,电磁铁尾部的水密电缆从推杆内部穿过,且从滑轨端引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71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