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Ho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54331.X | 申请日: | 2018-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武;崔烨;范明雨;陈俊明;张洋;孙利昕;陈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23/00 | 分类号: | C22C23/00;C22C1/02;C22F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ho 耐热 镁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Ho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按照质量百分比含量含有:Ho:1.0‑12.0%、Y:1.0‑5.0%、Zn:1.0‑4.0%,其余为Mg和杂质;一种含Ho耐热镁合金的制备方法,熔炼;均匀化;变形;时效处理。本发明在长周期有序结构增强MgYZn系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加入稀土元素Ho,通过设计元素含量和制备工艺,实现了动态应变时效与长周期有序结构增强相的结合,并通过均匀化、变形、时效处理控制Ho在基体相中的含量、长周期有序结构增强相类型、形貌及分布,从而实现对于合金微观组织结构的控制,达到同时提高镁合金的高温强度和塑形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含Ho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镁合金及其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镁合金作为新型的超轻结构材料,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金属材料之一。它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热传导性与减震性,同时其机械加工性能良好,生产的零件尺寸稳定,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等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尤其是航空航天及汽车上的一些部件,如:变速箱箱体、发动机箱盖等,工作温度较高,并且也存在着轻量化的需求。镁及镁合金虽然有较多的优良性能,但镁合金的耐高温性差、强度低,严重限制了镁合金上述工业的应用,具有优良耐热性能的镁合金是急需的重要工业材料。
我国有着丰富的稀土资源,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稀土资源对国家的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大多数稀土元素与镁原子的尺寸半径相差不大,因此在镁中有着较大的固溶度,在镁合金中添加适量的稀土元素,能起到良好的固溶强化作用;稀土的加入还能够有效改善合金组织及其微观结构,提高合金的室温与高温力学性能,增强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同时加入稀土元素还能够在镁合金中析出稳定的弥散相粒子,有很好的沉淀强化作用。2001年,科学家在实验室制备出具有长周期堆垛结构相(long-period stackingordered,LPSO)的MgYZn合金,该合金表现出了极高的室温力学性能,并表现出优良的耐热性能,成为发展高性能耐热镁合金的重要方向。
目前,关于稀土对镁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稀土元素铈、钕、钇等,而对于稀土元素Ho在镁合金中应用的研究尚少。利用Ho元素调控镁合金中的基体相成分同时调控LPSO相结构更是未见报道。如专利201110267052.1、201210399131.2等研究了包括Ho在内的稀土元素对于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但均没有涉及Ho对于镁合金基体相成分和LPSO相的调控,也没有对Ho元素对镁合金的耐热性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深入地研究稀土元素Ho对于镁合金的影响,有利于开发新型的高强、高塑性、耐热稀土镁合金,能够扩展镁合金的合金体系,促进镁合金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轻质量、常温和高温环境下的高强度和高塑形的含Ho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含Ho耐热镁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含量含有:Ho:1.0-12.0%、Y:1.0-5.0%、Zn:1.0-4.0%,其余为Mg和杂质。
一种含Ho耐热镁合金的制备方法,按照质量百分比Ho:1.0-12.0%、Y:1.0-5.0%、Zn:1.0-4.0%,其余为Mg准备原料,之后在真空或保护气氛条件下进行熔炼,然后浇铸合金锭或铸件。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特征:
1.还包括均匀化处理;
2.还包括变形;
3.还包括轧后时效处理;
4.所述均匀化处理温度为300-550℃,均匀化处理时间为0.5-10h;
5.所述变形温度为250℃-400℃,总变形率20-90%,变形完成后加热至300-520℃,保温5-20min,淬火快速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43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