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不压井作业的井下装置及投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5839.0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6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夏富国;张冲;宋宪实;王娟娟;吴家松;周小林;田雨松;张颖超;郭显赋;杨靖;高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9 | 分类号: | E21B33/129;E21B4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鞠传龙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不压井 作业 井下 装置 投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压井作业的井下装置及投产方法,井下装置包括有上中心管、挤压套筒、锁紧件、上卡瓦、上锥体、胶筒、下锥体、下卡瓦、套筒和下中心管,其中挤压套筒装配在上中心管的上部,锁紧件、上卡瓦、上锥体、胶筒、下锥体和下卡瓦依次设在挤压套筒的下方,锁紧件、上卡瓦、上锥体、胶筒、下锥体和下卡瓦均套设在上中心管上,筒套设在上中心管的下端,套筒的中部设有外流动槽,其方法为:第一步:坐封工具到预定位置;第二步:坐封‑丢手;第三步:验封;第四步:拆除压裂井口;第五步:安装采油、气树;第六步:建立流动通道。有益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又节约费用,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装置及投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压井作业的井下装置及投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藏开发过程中,水力压裂是必需的投产措施。为了满足大排量大规模的储层改造,改造工艺常用套管压裂。考虑到套管携液能力弱,压裂施工结束后需要下入内通径较小的油管,满足气井携液及稳定生产要求。目前压后下生产管柱的常用方式有三类:一是采用带压作业装置下入常规油管;二是利用连续油管车带压下入连续油管;三是采用常规作业方式,先压井、换井口及下油管。前两种方式效率高、相应的费用较高,常规作业方式的费用低、但周期长且易对储层造成伤害。关于不压井下管柱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一种页岩气井不压井不带压起下生产管柱及施工方法(专利申请号201610124745.8)提出一种预置插管的方式,实现插管结构上下压力的分隔,达到不带压起下生产管柱的目的。这种插管方式受井斜的影响较大,限制了在水平井的应用。另外一种方式是下入暂堵式大通径桥塞(暂堵式大通径桥塞及其生产油管下入方法,专利申请号201611132299.1),分隔暂堵式桥塞上下的压力,实现桥塞上部不压井的情况下,完成生产管柱后,采用打压的方式,打通流动通道,实现油气的生产。这种暂堵式大通径桥塞采用的是单向卡瓦,只能单向承压,存在桥塞坐封后,受井底压力上顶解封的风险;同时采用打压塞的方式建立油气流动通道存在一定的井控安全。一方面堵塞器若采用常规材料,打掉后落入井底对后期作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若采用可溶材料,工具下入井中,溶解时间难以准确掌控,过早溶解易造成井控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相关油井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不压井作业的井下装置及投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不压井作业的井下装置包括有上中心管、挤压套筒、锁紧件、上卡瓦、上锥体、胶筒、下锥体、下卡瓦、套筒和下中心管,其中挤压套筒装配在上中心管的上部,锁紧件、上卡瓦、上锥体、胶筒、下锥体和下卡瓦依次设在挤压套筒的下方,锁紧件、上卡瓦、上锥体、胶筒、下锥体和下卡瓦均套设在上中心管上,筒套设在上中心管的下端,套筒的中部设有外流动槽,下中心管插设在套筒内,下中心管的下部设有引鞋,引鞋的顶端插设在套筒的下端,下中心管的下端与引鞋上端之间设有内流动槽。
上中心管的顶端通过释放环与坐封工具相连。
挤压套筒通过第一剪切销钉固定在上中心管的外壁上,上锥体通过第二剪切销钉固定在上中心管的外壁上,下锥体通过第三剪切销钉固定在上中心管的外壁上,套筒顶端通过防转销钉固定在上中心管的外壁上,套筒的下端通过固定销钉固定在下中心管的外壁上,防转销钉的强度大于第一剪切销钉、第二剪切销钉和第三剪切销钉的强度。
下中心管的顶部、底部外壁与套筒内部之间均设有限位装置和密封圈,套筒下端的内壁与引鞋外壁之间设有限位装置和密封圈。
下中心管下部的引鞋内腔中设有盲板,盲板为可溶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不压井作业的井下装置的投产方法,其方法如下所述:
第一步:套管压裂结束后,利用井场已有的电缆或连续油管将井下装置与坐封工具连接好后送入到预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58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高压的小尺寸封隔器
- 下一篇:一种自动寻优井下振动固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