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7-取代氨基-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70431.7 | 申请日: | 201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4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江程;刘李;杨舟;刘晓东;范亚洲;梁黛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311/16 | 分类号: | C07D311/16;C07D407/12;C07D405/12;A61P3/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孙斌 |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取代 氨基 甲基 香豆素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医药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涉及一类7‑取代氨基‑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作为治疗剂在医疗方面的用途,特别是作为ALDH1A1抑制剂在降血糖等方面的医药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类新型7-取代氨基-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和作为ALDH1A1抑制剂在降血糖等方面的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人体会从外部环境和体内生物分子代谢中接触多种醛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在人体中以足够多的量存在时会导致细胞毒性和癌变。作为众多酶系统中的一种,醛脱氢酶(ALDHs)在体内用来缓解醛压。人类基因组编码了19种醛脱氢酶(ALDHs),这些酶可以把醛代谢为相应的羧酸及其衍生物。
ALDHs在体内生物活性和代谢路径的变化与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特别是最近研究中发现ALDH1A1生物活性的改变与糖尿病、炎症、帕金森病和癌症等有关。
ALDH1A1共有五种同工酶,分别是:ALDH1A1(视黄醛脱氢酶1,RALDH1)、ALDH1A2、ALDH1A3、ALDH2和ALDH1B1,其中ALDH1A1、ALDH1A2和ALDH1A3是胞质蛋白,ALDH2和ALDH1B1是线粒体酶。ALDH1A1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胞质同型四聚体(约55kDa单体),它与ALDH1A2、ALDH1A3有超过70%的序列相同性,与线粒体酶ALDH2、ALDH1B1有近70%的序列相同性。
ALDH1A1同工酶有相同的基础催化机制:NAD(P)+通过多个结合位点与酶结合,接着半胱氨酸(ALDH2中的Cys302)被催化激活并对底物醛的羰基碳进行亲核进攻形成四面中间体。当NAD(P)+处于重要的结合位点时,醛上的氢负离子会转移到NAD(P)的烟酰胺环上形成NAD(P)H。然后该底物与酶形成的复合物构像改变,NAD(P)H离开,暴露出催化反应位点让水分子进攻。水分子通过谷氨酸残基(ALDH2中的Glu268)去除质子并对酰基和酶中间体的羰基碳进行亲核进攻,最后碳硫键被破坏,重新生成游离酶并得到最终的羧酸产物。
由于ALDH1A1同工酶序列上相同性较高,并且具有相似的催化机制,使得设计ALDH1A1选择性抑制剂较为困难;但是根据底物结合通道上氨基酸残基的不同,ALDH1A1的同工酶逐步形成了不同的醛结合位点,这些差异将有助于选择性ALDH1A1抑制剂的发现。
目前市售的抑制剂并不能区分ALDH1A1和其它高度相似的ALDH同工酶。例如,双硫仑(商业名:Antabuse)是一种ALDH1A1和ALDH2抑制剂,可以用来治疗酒精中毒和可卡因成瘾症。二乙基氨基苯甲醛(DEAB)在Aldefluor测定中,对至少三种ALDH1A1同工酶有有效抑制作用。因此寻找新结构类型的、成药性好的ALDH1A1小分子抑制剂,为ALDHs的研究提供认知以及治疗相关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结构新颖的且具有ALDH1A1抑制作用的7-取代氨基-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7-取代氨基-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7-取代氨基-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通式I的7-取代氨基-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
其中R1为非取代或取代的C1-C5碳的直链或支链烷烃、非取代或取代的C3-C6碳的环烷基、非取代或取代的烯丙基、苄基及烷基取代的苄基;R2为(C1-C4)直链或支链烷基、(C3-C6)环烷基、(C1-C4)烷氧基、芳基或杂芳基,其中所述的芳基或杂芳基各自独立地任选进一步被一个或多个选自1-4碳的烷基、1-4碳的烷氧基、氟、氯、溴、碘、羟基、氰基或硝基的取代基所取代;n为1、2、3、4、5或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0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