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贯通巷道的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76475.3 | 申请日: | 2018-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9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岳;郜振虎;宋福成;张林峰;张永军;王京彪;原子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城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盛泰煤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7/06 | 分类号: | G01C7/06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锦超 |
| 地址: | 048026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贯通 巷道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贯通巷道的测量方法,属于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在巷道的两侧分别确定起始点A和B;将全站仪架设在起始点A,整平对中,后视已知的导线点,测到贯通巷道一端最终底边的三个点,在点B,整平对中,后视已知的导线点,测到贯通巷道一端最终底边的三个点,在前视任意选择起始点和最终底边点之间的任意一点只整平,根据两巷道最前的中线测点点7和点g坐标根据坐标反算方法,求出点7与点g的方位角;本发明缩短井下整平对中的时间;简化了工作的组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井下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平面和高程测量精度,减小了测量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疏放水过程中的应用技术,具体为一种煤矿上覆岩层水的探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和矿井井下的测量不同于地面工程测量有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煤矿井下由于受其特殊的空间和作业环境的限制,其测量方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煤矿井下的测量手段和方法单一,隧道和井下测量只能随着工作面的向前延伸,不断向前延伸中、腰线,其测量方法仅局限于极坐标导线法。同时由于井下巷道起伏变化,导线点的距离不规则,给测量造成了一定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在煤矿井下测量所遇到的测量难度大,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大型贯通巷道的测量方法。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型贯通巷道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巷道的两侧分别确定起始点A和B。
2)将全站仪架设在起始点A,整平对中,后视已知的导线点,测到贯通巷道一端最终底边的三个点,以巷道侧壁到巷道中心线的顺序,将所述的三个点设定为点5、点6、点7。
3)将全站仪架设在起始点B,整平对中,后视已知的导线点,测到贯通巷道一端最终底边的三个点,以巷道侧壁到巷道中心线的顺序,将所述的三个点设定为点e、点f、点g。
4)在前视任意选择起始点和最终底边点之间的任意一点只整平,直到最后到达终点5、6、7或点e、f、g时,需对中和整平。
5)根据两巷道最前的中线测点点7和点g坐标根据坐标反算方法,求出点7与点g的方位角α7和αg以及点7和点g到起始点A的距离。
6)根据点7与两贯通巷道的坐标方位角α5、α6、αf、αe相比较,并分别对两贯通巷道的方位进行调整至αg和α7。
矿井井下测量导线点往往布置在巷道的坚硬顶板中,整平对中采用点下对中,由于井下导线边较短、风流较大,仪器及觇标对中测角和测边产生影响。本发明中省点法的前视点可以任选在适当的位置,不需要保留,无不需对中,只需整平。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设置的永久控制导线点为起始点,在起始点上安设仪器,后视已知的导线点,在前视方向上安设带有带在整平装置的基座和棱镜,仪器只整平不对中,在测量的中间过程中,也只整平,不对中,最后附后到两个待贯通的巷道的中线或导线点上。本发明缩短井下整平对中的时间;简化了工作的组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井下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平面和高程测量精度,减小了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大型贯通巷道的测量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大型贯通巷道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城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盛泰煤业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城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盛泰煤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64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