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的制备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35999.X | 申请日: | 2018-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4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刘诗媛;郝天之;陈万庆;韩中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C3/293 | 分类号: | E04C3/293;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宋业萍 |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混凝土 组合梁 抗剪 螺栓 预埋钢板 摩擦 制备 钢梁 施工 混凝土组合梁 预制混凝土板 产业化生产 抗剪连接件 布置位置 工程结构 群体布置 压紧力 预拉力 预制 装配 施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的制备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工程结构领域。所述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的制备及其施工方法,在预制混凝土板中预埋钢板,使得装配后预埋钢板与钢梁直接接触,采用螺栓作为抗剪连接件并施加预拉力,使得预埋钢板与钢梁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所述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针对螺栓群体布置形式,预埋钢板设置在螺栓的布置位置,依靠螺栓提供的压紧力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本发明所述的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的制备及其施工方法有利于推动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制产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的制备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混凝土组合梁由钢梁、混凝土板和抗剪连接件组成,钢梁和混凝土板之间通过抗剪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共同受力。抗剪连接件是钢-混凝土板组合梁中的重要组件,主要传递钢梁与混凝土板间的纵向剪力。在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应用过程中,钢梁较早实现了预制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而混凝土板仍主要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当混凝土板的加工工艺由现场浇筑变为产业化预制加工时,便形成了钢-预制混凝土板组合梁。本发明基于上述思想,提出了一种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的制备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抗剪连接件抗剪性能并满足施工便利的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的制备方法,在预制混凝土板中预埋钢板,使得装配后预埋钢板与钢梁直接接触,采用螺栓作为抗剪连接件并施加预拉力,使得预埋钢板与钢梁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所述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针对螺栓群体布置形式,预埋钢板设置在螺栓的布置位置,依靠螺栓提供的压紧力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优选地,预埋钢板下表面和钢梁上翼缘表面作为接触面都需进行特殊处理,即使用喷砂(丸)或喷砂(丸)后涂无机富锌漆或喷砂(丸)后生赤锈及钢丝刷消除接触面的浮锈,或对接触面的干净轧制表面不作处理,且需保证接触面的表面干燥。
优选地,预埋钢板的宽度与钢梁上翼缘等宽;针对群钉布置形式,螺栓纵向均匀布置且螺栓间的纵向距离小于8d0和12t的较小值(d0为螺栓孔径,t为预埋钢板厚度),预埋钢板长度需大于螺栓群分布长度,且两端分别超出边缘螺栓3d0。
优选地,螺栓布置需满足孔距大于3d0,端距大于2d0。
优选地,预埋钢板与混凝土间同样布置连接件加强连接,具体为在预埋钢板上加上焊钉,焊钉位置与预留螺栓孔错列布置,且沿纵向布置于螺栓孔外部和中部。
优选地,螺栓安装时使用定扭矩扳手。
优选地,所述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的后浇区纵向钢筋从两侧的预制混凝土板内伸出并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相邻钢梁之间通过盖板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混凝土后浇区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采用无支撑模板体系,具体采用一个预制钢装置,包括一带孔钢板和焊接在带孔钢板两侧的薄壁钢板,带孔钢板的宽度等于混凝土板宽度,薄壁钢板高度等于混凝土板高度,用螺栓将带孔钢板与钢梁连接,并将螺栓留出一定长度充当带孔钢板与钢梁间的抗剪连接件,之后即可直接在带孔钢板与薄壁钢板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预制钢装置与预制混凝土板间的焊缝采用聚氨酯泡沫填充剂进行填充,防止漏浆。
优选地,所述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的混凝土后浇区位于支座负弯矩区,此时采用的预制钢装置可帮助截面抵抗负弯矩,以保证负弯矩区抗弯能力。
一种摩擦抗剪型钢-预制混凝土组合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59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