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线路避雷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72851.4 | 申请日: | 2018-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6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田宏伟;宋继军;李明刚;白立杰;苏龙;陈维江;陈秀娟;葛栋;时卫东;贺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厉洋洋 |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交流 间隙 线路 避雷器 | ||
1.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线路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外套单元节、均压环组件和电阻片,所述电阻片均匀布置于所述复合外套单元节内部,所述复合外套单元节与均压环组件连接,通过均压环组件共同作用使避雷器的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均小于0.15;
所述复合外套单元节包含依次串联的第一复合外套单元节,第二复合外套单元节,第三复合外套单元节,第四复合外套单元节;所述电阻片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一至第四复合外套单元节内部,且为1柱结构;
所述均压环组件包括高压侧均压环组件、第一中间均压环组件、第二中间均压环组件和低压侧均压环组件;所述高压侧均压环组件设于所述第四复合外套单元节底部,所述第一中间均压环组件设于所述第三复合外套单元节和所述第四复合外套单元节之间,所述第二中间均压环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复合外套单元节和所述第三复合外套单元节之间,所述低压侧均压环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复合外套单元节顶部;通过各个均压环组件共同作用使线路避雷器的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均小于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线路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片数量为220片,所述电阻片串联,且为1柱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线路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外套单元节至所述第四复合外套单元节内部电阻片数量分别为60片串1柱结构、60片串1柱结构、50片串1柱结构、50片串1柱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线路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侧均压环组件包括高压侧均压大环和高压侧均压小环,所述高压侧均压大环直径为4500mm,管径为300mm,高度为2150mm;所述高压侧均压小环直径为1800mm,管径为250mm,高度为-525mm,其中,高度均为与所述第四复合外套单元节底部法兰平面的相对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线路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均压环组件包括第一中间均压大环和第一中间均压小环,所述第一中间均压大环直径为1450mm,管径为250mm,高度为672mm;所述第一中间均压小环直径为1450mm,管径为250mm,高度为-318mm,其中,高度均为与所述第三复合外套单元节和所述第四复合外套单元节连接处法兰平面的相对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线路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均压环组件包括第二中间均压环大环和第二中间均压环小环,所述第二中间均压环大环直径为2000mm,管径为200mm,高度为-645mm;所述第二中间均压环小环直径为1100mm,管径为150mm,高度为400mm,其中,高度均为与所述第二复合外套单元节和所述第三复合外套单元节连接处法兰平面的相对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线路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侧均压环组件直径为1400mm,管径为200mm,高度为-250mm,其中,高度为与所述第一复合外套单元节顶部法兰平面的相对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线路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额定电压为840kV,所述避雷器的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为0.1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28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