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双工频支承辊淬火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68019.3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71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崔利嘉;祝庆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宝隆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62;C21D1/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213002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杆 工频 淬火装置 加热 机床 本实用新型 承重底座 淬火机床 上下移动 单横梁 固定杆 固定块 支承辊 螺母 螺纹杆连接 限位感应器 工作效率 固定螺丝 加热方式 内部设置 上固定杆 上下对称 下螺纹杆 固定套 上转轴 双横梁 下转轴 优选 焊接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双工频支承辊淬火机床,包括机床顶板,所述机床顶板通过固定杆固定套和固定螺丝与上固定杆连接,所述机床顶板通过螺纹杆帽与螺纹杆连接,所述螺纹杆通过螺母与淬火装置一连接,所述螺纹杆通过连接块内部的上转轴与固定块连接,且固定块下方焊接有下转轴,所述螺纹杆一侧连接有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内部设置有下螺纹杆电机,本实用新型中,将现有技术中的单横梁的双工频加热方式改为了双横梁的双工频加热,通过上下对称的两个淬火装置以及固定杆上的限位感应器可以控制淬火装置在螺纹杆上上下移动,并且不会发生碰撞,而上下同时加热的方式在效率上也优选于单横梁上下移动加热,使得设备有着更快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双工频支承辊淬火机床。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钢产量的大幅提升,钢板和有色金属板材的不断增加,对于钢厂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需要大型锻钢支承辊,一般直径1000mm-1600mm,重量10-60 吨,目前,对大型冷轧棍表面进行热处理的设备其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进行感应淬火是一般采用单工频感应器进行淬火,其加热宽度、电源控制和设备最大功率都受到限制,通过这样的热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的冷轧棍表面的淬硬层深度、淬硬层金相组织、过渡层金相组织和母体金相组织很难达到要求且稳定性差,特别是当需求要对直径大,重量重的超大型冷轧棍进行表面热处理时,目前的热处理设备的不足就更为明显,目前国内大型支承辊加工企业都采用差温淬火,差温淬火即将支承辊整体加热,在进行整体冷却,其淬火时间长,并且能源消耗大。
目前国内也存在着少部分的使用感应淬火方式进行超大型冷轧棍淬火的设备,但是这些设备由于是将感应淬火装置固定在可移动的横梁或者机械板上,通过横梁或者机械板的移动来对支承辊进行淬火处理,但是现有技术上这些类型的设备由于需要进行移动,而感应淬火装置设置在横梁的一侧,导致了在工作中设备有可能因为淬火过程中感应淬火装置靠近设备固定装置过近从而使得固定装置不断受到淬火,减少设备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大型双工频支承辊淬火机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双工频支承辊淬火机床,包括机床顶板,所述机床顶板通过固定杆固定套和固定螺丝与上固定杆连接,所述机床顶板通过螺纹杆帽与螺纹杆连接,所述螺纹杆通过螺母与淬火装置一连接,所述螺纹杆通过连接块内部的上转轴与固定块连接,且固定块下方焊接有下转轴,所述螺纹杆一侧连接有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内部设置有下螺纹杆电机,所述承重底座表面焊接有下固定杆,且下固定杆一侧内部镶嵌有限位感应器,所述机床顶板通过上顶尖与支承辊连接,且支承辊通过下顶尖、伸缩杆与承重底座连接,所述承重底座上方设置有淬火装置二,所述淬火装置一通过螺纹管与螺纹杆连接,所述淬火装置一内部的螺纹管一侧设置有限位感应装置,所述淬火装置一通过固定槽与感应淬火装置连接,且固定槽另一侧设置有冷却风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顶尖与下顶尖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块上方与上转轴连接的螺纹杆与上螺纹杆电机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块下方与下转轴连接的螺纹杆与下螺纹杆电机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淬火装置一和淬火装置二结构关于连接块水平中线对称。
本实用新型中,将现有技术中的单横梁的双工频加热方式改为了双横梁的双工频加热,通过上下对称的两个淬火装置以及固定杆上的限位感应器可以控制淬火装置在螺纹杆上上下移动,并且不会发生碰撞,而上下同时加热的方式在效率上也优选于单横梁上下移动加热,使得设备有着更快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宝隆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宝隆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80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热处理炉炉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温度补偿型晶振真空退火炉密封仓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