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管廊侧墙或顶板变形缝防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30089.2 | 申请日: | 2017-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5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钟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14***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缝 混凝土主体 侧墙 混凝土管廊 防水结构 迎水面 止水带 盖板 密封段 缝口 填充 本实用新型 密封膏 膨胀剂 渗漏 地下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管廊侧墙或顶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构成侧墙或顶板的混凝土主体和由混凝土主体构成的变形缝本体;变形缝本体远离迎水面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段,密封段中填充有密封膏,变形缝本体的其余段中填充有膨胀剂;变形缝本体中部设置有第一止水带,变形缝本体远离迎水面一侧的缝口上方设置有第二止水带;变形缝本体远离迎水面一侧的缝口上方设置有由混凝土主体构成的凹槽,第二止水带设置在凹槽内,凹槽上方盖设有盖板,盖板与混凝土主体连接。这种混凝土管廊侧墙或顶板变形缝防水结构,能有效阻止地下水从变形缝中渗漏进舱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管廊侧墙或顶板变形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中国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综合管廊包括初期浇筑并埋设于地下的混凝土管廊和置于管廊中的各种管道,混凝土管廊中设置有多个隔墙将其分隔成多个舱位,包括用于安置电力、通信管道的综合舱,用于安置燃气、供热管道的燃气舱,用于安置给排水管道的污水舱。
为预防混凝土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变形,在混凝土管廊的侧墙、顶板、底板和中隔墙上均预留有变形缝,为预防地下水从变形缝渗入舱位内,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变形缝要做防水处理,在构造上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渗漏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管廊侧墙或顶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具有能有效防止地下水从变形缝中渗漏进舱位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管廊侧墙或顶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构成侧墙或顶板的混凝土主体和由混凝土主体构成的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远离迎水面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段,所述密封段中填充有密封膏,所述变形缝本体的其余段中填充有膨胀剂;所述变形缝本体中部设置有第一止水带,所述变形缝本体远离迎水面一侧的缝口上方设置有第二止水带;所述变形缝本体远离迎水面一侧的缝口上方设置有由混凝土主体构成的凹槽,所述第二止水带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上方盖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混凝土主体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变形缝本体中填充膨胀剂,减少土质中有害物质对结构的侵蚀,对混凝土主体结构进行保护,延长其寿命。在远离迎水面的一侧设置密封段,并在其中填充密封膏,防止地下水从变形缝中渗漏进入舱位。在变形缝本体的中部设置第一止水带,并于变形缝本体远离迎水面一侧的缝口上方设置第二止水带,进一步防止地下水从变形缝中渗漏进入舱位。将第二止水带设置在凹槽内,并用盖板封闭凹槽,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对第二止水带侵蚀,同时能很好将变形缝隐藏起来,美化视觉效果。这种混凝土管廊侧墙或顶板变形缝防水结构,能有效阻止地下水从变形缝中渗漏进舱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止水带置于变形缝本体中的部分设置有当侧墙或顶板发生形变时用于伸缩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当侧墙或顶板发生形变时用于伸缩的第二弯折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能分别保护第一止水带和盖板在侧墙或顶板发生形变时不被应力拉断。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主体中设置有分布筋,所述分布筋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止水带连接的连接段,所述第一止水带两侧的板沿埋设进混凝土主体内,且与所述连接段焊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其固定方式简单易行,且混凝土浇筑后易收缩变形,故将第一止水带与分布筋焊接,使其固定更为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00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综合管廊
- 下一篇:一种建于农田地下的装配式仓储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