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蜂窝状复合鱼礁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72243.4 | 申请日: | 2017-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6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 发明(设计)人: | 彭磊;王小洁;宋德东;刘毅;杜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73 | 分类号: | A01K61/73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 地址: | 26603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状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窝状复合鱼礁,属于人工鱼礁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用于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建设渔场和增养殖场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投放到海中后,使周围海域的流、光、音、底质等非生物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引起生物环境的变化,使水生生物量增大,从而形成良好的渔场或增养殖场,集鱼效果也非常明显。
但是现有的箱式鱼礁存在以下问题:
(1)礁体较为闭塞,礁体内外水流通透性不好;
(2)鱼礁内部供应海洋生物附着空间不足,大大的浪费了空间;
(3)制造较为麻烦,加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在于提供一种蜂窝状复合鱼礁,水流通透性好,海洋生物附着空间大,制造简单,加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窝状复合鱼礁,包括礁体,礁体包括梯形框架,相互平行的梯形框架通过连接条连接;梯形框架上连接有纵横交错的支撑条,相互平行的梯形框架上,纵横交错的支撑条的交点处,以及支撑条与梯形框架交点,通过连接条连接。
所述的蜂窝状复合鱼礁,连接条垂直于相互平行的梯形框架,使被连接条连接在一起的梯形框架形成截面为梯形的棱柱。
所述的蜂窝状复合鱼礁,纵横交错的支撑条包括横支撑条和纵支撑条,横支撑条平行于梯形框架的底,纵支撑条垂直于横支撑条。
所述的蜂窝状复合鱼礁,位于最外侧的两条纵支撑条将梯形框架分隔为位于中间的矩形部分,以及位于矩形部分两侧的三角形部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窝状复合鱼礁,梯形台由钢质棱柱交织拼接形成格栅。礁体底部钢质棱柱格栅平稳,确保礁体的准确投放。礁体的空间利用率高,有利于鱼类的栖息和庇护,礁体内外通透性好,有利于藻类贝类的附着,增加种群数量和生物量。
所述礁体由钢材拼接而成的大型人工鱼礁。易加工易拼接,加工成本低。钢材交织拼接成类蜂窝状。礁体内部空间大,通透好,有利于礁体内外海水的交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中:1、连接条;2、梯形框架;3、礁体;4、纵支撑条;5、横支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蜂窝状复合鱼礁,包括礁体3,礁体3包括梯形框架2,相互平行的梯形框架2通过连接条1连接;梯形框架2上连接有纵横交错的支撑条,相互平行的梯形框架2上,纵横交错的支撑条的交点处,以及支撑条与梯形框架2交点,通过连接条1连接。
所述的蜂窝状复合鱼礁,连接条1垂直于相互平行的梯形框架2,使被连接条1连接在一起的梯形框架2形成截面为梯形的棱柱。
所述的蜂窝状复合鱼礁,纵横交错的支撑条包括横支撑条5和纵支撑条4,梯形框架2内连接有三条横支撑条5,横支撑条5平行于梯形框架2的底,纵支撑条4垂直于横支撑条5。
所述的蜂窝状复合鱼礁,位于最外侧的两条纵支撑条4将梯形框架2分隔为位于中间的矩形部分,以及位于矩形部分两侧的三角形部分,四根纵支撑条4将矩形部分分割成三部分,横支撑条5将梯形框架2分成三层。使礁体3梯形框架2和连接条1以及支撑条之间存在缝隙,水流方便通过,增加的水流的通透性,同时还可以减缓水流的流动,而且在占用的空间内存在许多海洋生物附着点,大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2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井盖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十字海中林鱼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