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挑型吊篮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1526.2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4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马鹏;刘伟;张磊;王宇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挑型 吊篮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挑型吊篮支架。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的外装工程在整个施工工程中为关键工程,制约着整体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传统的施工中,均要在吊篮安装架设在屋面上后,建筑结构的外装工程方具备施工条件。吊篮安装时先将吊篮支架设置于屋面上,再在吊篮支架的后部增加配重块。这样的吊篮安装必须在屋面工程施工完毕后才能开始考虑到建筑结构的外装工程的施工,工程施工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悬挑型吊篮支架,以解决传统的吊篮安装需要在屋面工程施工完毕后才能架设,导致整体工程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悬挑型吊篮支架,包括:
框架结构,设于屋面上;
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框架结构上的支承梁及安装于所述支承梁上的锁固结构,所述锁固结构与所述支承梁之间形成有锁固空间;以及
悬挑梁,所述悬挑梁具有锁固于所述锁固空间的固定段和连接所述固定段的悬挑段,所述悬挑梁悬挑于所述屋面外以吊设吊篮。
进一步的,所述锁固结构包括:
相对设置的二U形卡杆,所述U形卡杆具有相对的封闭侧和开口侧,所述支承梁插设于所述U形卡杆中;以及
连接件,连接于二所述U形卡杆的开口侧之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承梁之间形成所述锁固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开设有对应于所述U形卡杆的贯孔,所述U形卡杆穿设并固定于所述贯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结构的靠近所述屋面的外侧的一侧设有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形成有限位空间,所述悬挑段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支架包括:
立柱,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上;
连接横杆,连接于所述立柱;以及
二限位柱,设于所述连接横杆上,二所述限位柱之间形成所述限位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屋面上的立柱和连接于所述立柱的横梁,所述固定装置设于所述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悬挑型吊篮支架安装吊篮时,可以在建筑物的屋面工程还未完工时,就可以架设吊篮将极大的压缩屋面施工周期。当遇到屋面施工工期短的情况时,屋面工程与外装工程可平行施工,不再相互制约,保证了屋面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也提前了外装工程施工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悬挑型吊篮支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悬挑型吊篮支架的锁固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悬挑型吊篮支架的限位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实用新型悬挑型吊篮支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悬挑型吊篮支架的锁固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悬挑型吊篮支架的限位支架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挑型吊篮支架,包括:框架结构1、固定装置2、悬挑梁3以及限位支架4。
框架结构1架设于屋面5上。固定装置2包括支承梁21和锁固结构22。支承梁21固定连接在框架结构1上。锁固结构22安装于支承梁21上。锁固结构22与支承梁21之间形成有锁固空间。悬挑梁3包括固定段和悬挑段,固定段连接悬挑段。进一步的,固定段和悬挑段为一体成型。悬挑梁3的固定段锁固于固定装置2的锁固空间中,悬挑梁3的悬挑段悬挑于屋面5外以供吊篮6吊设。限位支架4设在框架结构1的靠近屋面5的外侧的一侧。限位支架4形成有限位空间,悬挑梁的固定段限位于限位空间中以避免以吊篮6的晃动而导致悬挑梁3的大幅度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1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两段式叠合板接缝吊模工具